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晚报:有梦想去追逐 美梦才能成真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8日 来源:

厦门网2014-06-1500:00

昨日,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论坛以“中国梦·中华情”为主题,两岸四地青年代表人士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议题开展对话与交流。

论坛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联合主办。

文/记者林晓云实习生英瑛图/记者张淇辉

要认识自己,还得了解别人;要建立自信,相信自己的文化;要团结两岸四地力量,把中华文化宣扬出去。

——霍启刚

霍启刚:

后天的奋斗才是制胜法宝

“身体力行”是论坛上嘉宾们对霍启刚取得如今成功地位的赞誉,也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广大青年们表明,好出身并不能决定命运,后天的奋斗与努力,才是制胜法宝。

霍启刚一开口,他带京片儿的京腔普通话把大家吓到了。不看本人的话,没有人猜得到这是一位香港人在说话。

霍启刚说:“我的背景让我不用担心、顾虑,可以专心出国学习,专注当时需要专注的事情。但这不是必然的。其实在国外读书时,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争取,要自己解决。我做一件事情常常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表面看很风光,其实心理上压力不小。”

霍启刚说:“我们鼓励香港青年朋友北上,要去接触,不光是媒体报纸,要身体力行,到内地工作或创业,深度交流不仅是旅游交流。”

陆川、霍启刚、齐柏林都非常支持青年人创业。霍启刚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需要新火车头推动经济发展,这是科技、创新可以带来的。但是同时,他也发现了问题,在面试一些具有优秀创意技术的年轻人时,发现他们缺乏技术之外的诸如法律、会计等概念。因此,现在年轻人有一股创业的劲头与力量,一些有能力的前辈们应该指引着他们“全面”地往前走。

年轻喜欢做白日梦,最后变成追逐的目标,也许遍体鳞伤头破血流,但这才是值得的事情,不要害怕。——齐柏林

齐柏林:

因为有梦想,所以可逐梦

台湾纪录片导演齐柏林说,自己念书时非常喜欢做白日梦,航拍纪录片《看见台湾》的诞生,正是由于他年轻时的“飞行梦想”。齐柏林说,自己尽管没有上过大学,专业知识很贫乏,但因为有梦想,所以可以逐梦。

齐柏林说,现在的年轻人很有创意,剪接《走进台湾》时,自己曾和90后剪接师有很多分歧,两人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如果没有剪接师的奇思妙想,齐柏林觉得《走进台湾》不会有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效果。

有梦想,就坚持梦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明星、要光怪陆离,每个人成功、幸福的定义不同。

——陆川

陆川:

在梦想前面三个字:勇者胜

陆川说,年轻人有梦想就要去做,先寻求个体的突围,然后才会有群体的突围,“我高中时特瘦,想拍电影,大家说我是神经病。我除了学习好,戴着眼镜,体育很差。我偷偷摸摸去考电影学院,没和父亲说,自己考上了。《毕业生》《飞越疯人院》让我真正爱上电影这个事。”陆川说,在梦想面前,三个字,勇者胜。

陆川说,现在的年轻人比较自由、有活力、敢于批评,“我身边有一些年轻电影人,我希望把自己的剧本给他们,让他们痛斥一番。我们迟早有老去的一天,看到新电影人他们有这种勇气,就如看到一种初衷。”

原声

关注“和”还要有“爱”

不做“滑时代低头族”

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创办人李钟桂博士:海峡论坛在福建的举办是再合适不过,因为我们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寻,我们都是有缘人。

在新时代中,科技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带来了各种好处,但是大家只有大我,没有小我,这是一大隐忧。在新世纪,不仅要关注“和”,还要有“爱”,青年人不要做“滑时代”的“低头族”,人与人之间不要冷漠而是交流,特别是两岸的青年们,共叙中华情,才能共圆中国梦。

年轻人要当好生力军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贺军科:我们正处于世界各种文化交融交锋的新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共同面对着塑造、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新课题、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新时期。青年在这一进程中就充当着生力军的作用,担任着当好生力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的重要职责。

青年要读万卷书

也要行万里路

贺军科: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信息化的各种挑战,两岸青年要有宽广的视野,学习各民族的优秀成果;两岸青年交流需要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手相牵、情相连。青年们不仅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目睹中华大地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这是中国梦,人生有梦想,逐梦要踏实,才能美梦成真。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