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光明网:厦大举办端午文化论坛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6日 来源:

2014-05-29 10:13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讯(记者马跃华)5月28日晚,厦门大学举办“端午文化论坛”,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文化影响等方面,对端午节进行全方位深度解读。

图为论坛现场。

“端午文化论坛”是厦大人文学院“‘古韵流芳’——中华传统节日系列论坛”的第二场活动。论坛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端阳”为主题,邀请厦大人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宁,厦大哲学系教授朱人求,厦大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教授石奕龙等三位老师,从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学等不同视角切入,就当前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端午热点”进行论辩和阐述,挖掘中国传统节俗文化内涵,辨析当今社会环境下国人的节日习俗观念,解读端午文化的历史演变和传播范围。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