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 2014-04-07 00:00




单看外表,眼神犀利的李深静很难让人与“75岁”联系在一起。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李静
本组图/本报记者 姚凡
>>>李深静
世界500强企业马来西亚IOI集团的“掌门人”。1939年出生在马来西亚,祖籍泉州永春。幼年家境贫寒,卖过冰棒、在加油站当过伙计,1982年白手起家,创立IOI集团,打拼出以棕油、精细化工、房地产为三大支柱的企业王国,成为马来西亚的“棕油大王”,在2013全球华商富豪500强中排名第23位。
马来西亚IOI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拿督李深静昨日向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捐款3000万元。过去几十年,无论是在马来西亚,还是在自己家乡泉州,李深静从未间断过捐款,不过,此次为厦大捐出的3000万元,是他截至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本报专访了他。
因为家贫没能读大学
我很遗憾
问:我们查阅关于您做慈善的一些资料,3000万元应该是您目前为止对外最大的一笔捐款。事实上,您和厦大没有交集,是什么促使了您这次大手笔的捐赠?
李深静:我很早就知道厦大了,福建是我的老家,我一直为老家有这样一所大学而光荣,再过7年,厦大就要成为“百年老店”,一所学校能存在100年,而且还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实在不容易。
从个人来说,我从小在贫穷家庭长大,当时我做了很多梦,很多已经实现了,譬如,我希望我能到种植园当经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并不容易,一位种植园经理,至少要拥有本科农业文凭,而我只有高中学历,但最后我做到了;其次,我有六个子女,我希望他们都能接受好的教育,这也实现了,他们都在英国顶尖大学读完本科。
但是,我有一个梦到现在为止没办法做到,我想到永远也做不到,那就是有机会进入大学。
问:这是您终身的遗憾?
李深静:是的,是我这生最大的遗憾,这也是我决定向厦大捐款的一个原因。我希望通过捐建大学,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念大学。
厦大到马来西亚办分校
我很自豪
问:您如何看待厦大到马来西亚办分校这件事?
李深静:你知道我三十多年前回家乡,家乡有多穷吗?我看到我的乡亲住的和猪圈仅一墙之隔。令我感慨的是,现在不同了,中国强大到可以到海外办学了。
问:您认为这是中国强大的表现?
李深静:是的,厦大在那边办分校,我们作为海外华人都感到很光荣——中国强大,受益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海外华人。
陈嘉庚当年带着从南洋赚的钱回到厦门办厦大,90多年后,陈嘉庚创办的厦大回马来西亚办学,这种缘分有点奇妙。
能帮助更多人上大学
我很高兴
问: 听说您这次到厦大参加校庆,带了不少伙伴回来?
李深静:应该说,是厦门大学的吸引力,让我们一起来的。这次来的人,有好几个“王”,“钢铁王”、“水泥王”、“电器王”,还有“手套王”。他们有人想在这边发展,有人想来看看,还有人想来捐点钱。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厦大。我只是在其中扮演一个很小的角色。
问:您出生在马来西亚,算是第三代华侨,为什么对家乡还有那么深的感情?
李深静:这是受我父母影响。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你知道为什么那么穷吗?因为抗战时期,我爸爸把家里仅有的6英亩橡胶园卖掉,把钱寄回中国抗日。
尽管家里很穷,但是我记得,每次到过年时,父母亲就会想办法筹一些钱、找一些布料和衣服寄回家乡,每一年都这样。
问:您希望这3000万元得到什么回报?
李深静:我的钱捐出来就没有想得到回报,如果能看到更多人有机会去念大学,我就心满意足了。
【解密】
别人付出100%
我要付出101%
李深静说,自己的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勤奋
2014年福布斯马来西亚富豪排行榜上,白手起家的李深静排名第六,净资产43亿美元。
上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李深静握着拳说,没有什么捷径,只有勤奋!别人付出100%,我要我自己付出101%!
而在福建省侨办原主任曾晓明看来,这一切可以从身高1.6米多的李深静“像老鹰一样犀利”的眼神里找出答案,他不止一次地说,你们不要小看这个小个子,他有大力量!
曾晓明说,李深静第一次闯入大马富豪榜时,大家都吓了一跳,不知道他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在这张榜单上,李深静是少有的白手起家的富豪。
11岁
冰淇淋小贩
这段经历让李深静认识到:要改变命运,就要读书
李深静1939年出生在马来西亚——他的祖父很早就从老家永春到马来西亚发展。不过,到李深静这代,李家并没有摆脱贫困。曾晓明第一次在厦门接待李深静时,这位福布斯富豪到处寻觅大肠头,因为它代表着“妈妈的味道”——李深静小时候,因为当时的马来西亚人不吃猪下水,李深静的妈妈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回大肠头,做给七个孩子吃。
因为贫困,11岁时,李深静辍学了,骑着自行车驮着沉重的冰柜去小镇上卖冰淇淋,脚踏车常常会陷入泥地里,而只要车一歪,冰淇淋柜就会往一边斜。
李深静说,自行车可以倒,我也可以倒,但是,冰淇淋柜不能倒,否则整桶冰淇淋都会完蛋!在车子要倒下的瞬间,他必须先跳下车,顶住冰柜,等待路过的行人帮一把,合力将冰淇淋柜推回原位。
在无数次摔倒之后,李深静认识到:要改变命运,就要读书。
50岁
种植园老板
曾将李深静拒之门外的种植园,最后被他买下
李深静用卖了四年冰淇淋积攒下来的钱使自己回到学校,他无比珍惜机会,成绩优秀。但高中毕业时,他无法负担大学学费,只得去工作。
有一次,他路过一个漂亮的种植园,向往不已,写信应聘。因为只有高中学历,李深静应聘失败,这让他刺激很大,从此之后,工作之余,他发奋读书,特别是学英语。
李深静是从“买入卖出”发家的——低价收购旧房子,修葺后高价卖出,或是收购经营不善的种植园,改进管理后再卖出。
1989年,李深静干了一件在外人看来很“疯狂”的事,手头只有1000万马币的他(约合人民币2000万元)买下英国跨国公司——东印度公司在马来西亚的一个种植园,价格5亿马币。李深静说,当时他的信用很好,所以能从银行贷到款。
巧的是,这个种植园,就是当年把李深静拒之门外的那家。
75岁
“最年长”CEO
李深静会因为自己“在星期天偷懒”而内疚
李深静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他怎么可能已经75岁了?每当这个时候,李深静就会趁机“推销”自家产品:我吃棕榈油,棕榈油里含有浓厚的胡萝卜素。
李深静不好意思地承认,其实,他保持年轻的秘诀之一是“骂人”。不过,他只会骂高级职员,不会骂“低级职员”,因为作为高级职员,“他不应该做错”,他希望他的手下能在骂声中思考被骂的理由,最后获得进步。
在马来西亚,李深静有“最年长CEO(总裁)”之称,说的是他凡事亲力亲为。75岁的李深静现在一天仍保持10多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他有点内疚地说,以前我星期天和公共假期都在工作,现在我开始在星期天偷懒了。
【相关】
“棕油大王”
看好厦门
李深静以5亿马币收购东印度公司出售的种植园时,有投资分析员问东印度公司为何要卖掉它的主干生意,后者回答:这是一个Sunset Industry(夕阳产业),不再有经济价值了。这个分析员又去问李深静“为何买一个Sunset Industry?”李深静回答了一句后来被人反复引用的话: “Today sunset, tomorrow sunrise(太阳今天落下,明天还会升起)”。
让“太阳在明天升起”
事实上,对于如何让太阳在明天升起,李深静当时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他认为,棕榈油行业如果只走榨油的路子,只能死路一条,必须通过强大研发技术,开发出它的下游产业。
油棕和椰子树长得很像,是一种热带油料作物,它榨出的棕榈油和大豆油、菜籽油并列世界上三大植物油。不过,开始时,棕榈油只是用于食用油和肥皂。2003年,李深静用6亿马币收购联合利华在马来西亚的公司,他看中的是它有着超过100年的研发经验。
李深静的实验室尝试在下游做深加工,使得棕榈油在工业有着广泛的用途,应用于肥皂、洗发剂、轮胎等等,在食品方面,棕榈油也成为主要添加剂。不仅如此,棕榈油还成了母奶代替品,世界500强的食品企业惠氏、雀巢都是李深静的客户。他很得意地说:现在不要问我棕榈油能做什么,要反过来问:今天我的生活有哪一样东西和棕榈油没有关系?
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油棕
当然,无论下游如何深加工,首先要做好上游,即种好油棕。马来西亚油棕种植的平均水平是每公顷产出4吨,但是,李深静的种植园可以达到6吨。李深静说,秘密就在加强你的品种,不过,他又说,别人也有这种品种,重要的是你的管理。
他说,你要像照顾小孩子那样照顾油棕——它要在苗圃里培养12个月,再移去园里种植,这时,你要把它轻轻抱起,轻轻放下,这样,收割时,它才会长得漂亮。你也可以用丢的,它也不会说话,不过,它已经内伤了,长大后,它的果子就没有办法这么好了。
这位福布斯榜单上的富豪说,现在,他每过两个月还得到油棕园里住上一周,而且一眼可以看出“哪棵树在生病,哪棵在挨饿”。
回乡投资首站选择厦门
李深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回福建寻根,但他一直没有回故乡投资。
几年前,时任福建省侨办主任的曾晓明第一次见到李深静时,对此很纳闷,李深静居然回答他:“我不想赚家乡人的钱,大家那么穷。”
不过,曾晓明有自己的想法——马来西亚80%-90%的棕榈园掌握在华人手上,而华人手上80%-90%的棕榈园被福建人所掌握。曾晓明认为,打动了“龙头”李深静,或许就能带动一批人,从而为福建省带来新的产业链。于是,他开始“游说”李深静:“你不来,别人也会来,你完全可以赚了钱后,再投资建设家乡的公益事业。”
李深静终于被他说服了。厦门成为IOI集团集团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站。2012年,IOI集团在刘五店南部港区8#泊位建设一个5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在翔安投资建设棕榈油深加工项目;同时一举斩获集美420亩的综合体地块,三大项目的总投资额达100亿元。 去年,IOI棕榈城项目在集美动工建设,有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高端办公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