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日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民书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6日 来源: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民书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民书

记者 刘艳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厦门民营企业发展迎来“黄金期”,近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民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这位长期关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专家,看好未来的特区民营经济发展。

1 加速度 厦门民企发展速度超全省

“过去,厦门民营经济发展比较慢,这几年来发生了变化,发展速度超过了全省平均速度。”林民书表示。

记者从统计部门了解到,截至2012年,私营企业数量已经超过9.58万户,是我市最大的企业群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超过309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2012年厦门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679.33亿元,较2011年增长11.9%,占全市GDP比重达24.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目前,厦门民营经济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产业。

2 新巨变 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厦门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巨变。林民书介绍说,以前,厦门民营企业主要以工业为主,而且是传统的低附加值工业,这种工业成本构成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因此,厦门民营经济经历了一段相对滞后的发展期。

经过慢慢地摸索实践,发展到现在,厦门民营经济已从单纯的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投资方式向以提高技术含量、跨行业投资为特点的集约型投资方式转变,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金融、物流、现代服务业、动漫、互联网等产业涌现出一大批民营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

3 黄金期 民营企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接下来的几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黄金期’。”林民书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民营经济带来了“政策春天”,他以发展混合经济所有制为例说,厦门国企在国内发展相对较好,效益也不错,国企大门向民企敞开,给民企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公平更合理的资源分配和市场竞争,为广大民营企业家实现梦想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放开金融服务业,给民企带来很好的机遇”,林民书说,厦门还没有纯粹的民营银行,可以预见,今后,民营银行、投资公司、私募基金……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将进入金融服务业,这不仅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也有助于厦门打造金融服务中心。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推进实施,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平台。“包括金融专业服务、设计、会计……这类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亮点。”林民书说:“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给民营企业带来最现实的机遇,便是旅游服务业,这一领域民营企业参与较多,也是短期内最见效的。”

4 新挑战 转型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林民书表示,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更加大胆创新,打破传统,跳出固有思维,抢抓市场机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要直面大环境下的挑战。

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像过去那样靠低成本和低价格来打开市场的做法,已经越来越受到限制。林民书说,当前,厦门城市生活成本上升快,对企业来说,不仅是工资成本,还有商务服务成本的上升,与此同时,企业还面临招工难的难题,他认为,伴随厦门人工成本的上升、招工难、环保要求的增强,传统工业在厦门生存困难,现代服务业更适合在厦门这样的中心城市发展,也就是说,民营企业要加快转型步伐,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此外,林民书还提醒说,厦门是一个外向型城市,民营企业要特别关注汇率的变化,并适时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做到进出口相互平衡,出口形势不好,可以多做一点进口,国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很大,这也是一块很大的市场蛋糕。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