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2014-01-08 00:00

厦大逸夫楼。
邵逸夫
香港知名电影制作人
娱乐业大亨
慈善家
(1907—2014)
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祖籍浙江宁波。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影视大亨、“TVB教父”。多年来,邵逸夫捐助上百亿款项,为内地、香港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
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
——邵逸夫
本报讯(记者佘峥通讯员李静)有人说,中国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聚在一起,很快就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他们就读的学校都有一座“逸夫楼”,甚至有的学校就以“逸夫”来命名。邵逸夫从1987年开始集中向内地捐款,截至2012年,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
2014年1月7日6时55分,这位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和慈善家在家人的陪伴下,于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厦门还有一幢“逸夫楼”
正准备挂牌
在厦门,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向厦门教育捐资约1139万港币,三项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项捐于2012年。这位著名慈善家在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两所高校和厦门两所中小学都留下了“足迹”,其中的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为此易名,以“逸夫”命名,即目前的逸夫中学和位于马巷的翔安逸夫小学。不过,邵逸夫本人并未和这些学校直接接触,在厦门的邵逸夫捐赠的教育项目,都是通过邵逸夫基金从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等一层层下拨的,项目完成后,基金会一般会派人参加落成典礼。
此间报道说,按照邵先生的规矩,以其名字命名的“逸夫楼”,在当地核算所需费用如果超过他的预算,“逸”字的最后一个点会缺笔,而如果他全额出资建造,则是全字。不过,这似乎无法从厦门的邵逸夫教育项目得到证实,这些项目的“逸”都是全字,但是,却不是邵逸夫全资建设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均有投资。
在厦门,邵逸夫捐赠的教育项目中,最出名的是厦大的“逸夫楼”,它位于靠近南普陀的厦大校门的不远处。厦大昨日介绍,建筑面积为6500平方米的逸夫楼是邵逸夫基金在1991年捐赠500万港币建设的,现在“逸夫楼”事实上是集住宿和餐饮的学校“招待所”,是厦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一部分。此外,从记载上看,上世纪九十年代,邵逸夫还向厦大提供一笔9万港币的奖金。厦大方面昨天表示,将发去唁电对邵逸夫的逝世表示哀悼。
而在2012年底,厦门理工学院获邵逸夫基金教育赠款500万港币,专款用于工程训练中心项目建设。理工学院昨天说,这个工程训练中心已经建成,不久后将挂牌“逸夫楼”。
洪文中学、翔安洪溪小学
因他改名叫“逸夫”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邵逸夫基金还向厦门捐建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即现在思明区的逸夫中学和翔安区的逸夫小学。
已经退休的市教育局计财处前处长黄昭钦昨日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介绍,大约是1992年或1993年,他到省教育厅开会,获知邵逸夫基金有一笔钱下拨到福建,要分给各地建学校,不过,有个先决条件:必须以“逸夫”来命名。黄昭钦请示了时任市教委主任黄守忠,后者说:要!
就这样,邵逸夫的这笔80万港币捐款就来到厦门,适逢厦门正在建设位于莲前的洪文中学,市教育局把它给了洪文中学,洪文中学也因此改名“逸夫中学”。逸夫中学昨日表示,逸夫中学第一幢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花了200多万,其中就包括邵逸夫捐赠的80万港币。
大约在1995年,邵逸夫基金还向厦门捐赠一笔50万港币捐款,厦门将其用于洪溪小学的建设,并将洪溪小学更名改为“逸夫小学”。翔安区教育局昨日表示,2004年,翔安区分两期投资800万元迁建学校,仍把小学命名为“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