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11:04 来源:福州晚报
昨日,中国科学院增选了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韩家淮在列,他是本次增选中唯一一位来自我省的当选院士。记者昨日通过厦门大学了解了韩家淮的相关情况。
“弃”美回国搞研究
韩家淮是安徽淮南人,1960年1月出生。简历显示,他1985年完成在北京大学的7年学习,获硕士学位;博士及博士后学位分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取得;之后,进入美国顶级研究所之一的Scripps研究所工作。
2001年,韩家淮读博士后时的室友、现任厦大生科院院长林圣彩教授介绍他到厦大当兼职教授。当时,韩家淮已是美国Scripps研究所副教授。
2007年,韩家淮作出了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到厦大当全职教授。在他看来,这时的国内科研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具备了从事基础研究的条件,另一方面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的热情和务实态度,以及厦门大学学生的勤奋好学都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曾表示,“在厦门大学,我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研究,比美国自由度大”。
坚持带本科新生
作为厦大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号”教授,在教学科研任务相当繁重的情况下,韩家淮仍然主动请缨,要求担任本科新生班主任。关于如何带学生,他反复强调着大学期间学习的重要性:将学习放在首位,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不会在社会残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韩家淮教授对科研工作是追求完美的,“我希望实验室的研究能做得更好”。在给研究生上课时,韩家淮教授说最想让学生掌握的只有两点:独立思考和怎么做科研。“会不会提出问题,是科研水平高低的表现,能不能回答提出的问题,那是怎么做科研的关键。”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被划分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一般由一名博士生带领进行课题攻关,定期汇报进展。为了提高效率,韩家淮还组建了实验室专家组制度,挖掘培养各有所长的专门人才,在进行核心课题攻关时“合理搭配”。他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拧成一股绳,一切以科研为中心,做世界一流的研究”。
据介绍,韩家淮教授时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就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为之努力。
链接
韩家淮主要学术成就
韩家淮教授长期从事应激反应的细胞信号传导的研究,在世界上率先发现p38信号通路,是此领域的知名学者。迄今为止,韩家淮教授在世界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并获中国、美国专利多项。论文被他人引用2.3万余次,单篇最高引用率约2100次。他先后主持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和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计划项目等课题十多项。曾获“长江学者成就奖”(2009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一等奖(200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年)、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3年)等奖项。
(本报记者陈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