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日报:物理学女生难嫁 教授也没辙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

厦门网2013-09-14 00:00

中国物理学会女物理学家圆桌会议在厦大举行学术会议。 (本报记者姚凡摄)

本报讯(记者佘峥通讯员李静)如何让物理学优秀女生早日成婚,而不至于成为“剩(女)斗士”,这一点也不输给当今物理难题,还更加紧迫——昨日,这个话题成为在厦大举行的中国物理学会2013年秋季学术会议的一个焦点。

复旦大学一位男教授在此间举行的女物理学家圆桌会议上说,这几年招生,我希望女生越少越好,原因是——学问做得好的女生,往往找不到对象。他说,我不愿意这样“害”她们。这位男物理学家说,如果他培养优秀女生是以她们孤独终身为代价的话,他“不会愿意”。这时,一些女物理学家建议他: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男学生介绍给这些优秀女生。他说,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行的——优秀女生往往看不起同龄的男生。

另一位北大男教授说,物理系女研究生进校时,老师们会敦促女生们赶快去找对象。老师们最近得到好消息,物理学女研究生们全部都有对象了!他告诫参加会议的厦大物理系的女生们:有好的男生,赶紧追!别拖!

女物理学家圆桌会议是中国物理学会2013年秋季学术会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成立的目的是要努力为女物理工作者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

不过,比起男女的公平,优秀女生的婚姻,看来更加紧迫。女物理学家说,女硕士生和女博士生嫁不出去的现象,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女生在科学研究面前望而却步。这已经“不亚于一个学术难题”。

超过2000人参加今年在厦大举行的为期三天的秋季学术会议,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等人。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今年是第15届,由厦大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承办,它是中国物理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学术盛会。

中科院研究员吴令安

曾为邓小平当翻译

厦门网2013-09-14 00:00手机看厦门网

吴令安

本报讯(记者佘峥通讯员李静)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吴令安昨天获得谢希德物理奖。她的一生充满传奇经历:她曾担任邓小平、华国锋的翻译,还参加了毛泽东遗体处理。

69岁的吴令安穿着灰色花朵连衣裙,十分瘦小。但她说,女性要自强,不能把很多事情理所当然地让男生干,不能娇气。

她的人生

曾教中科院院长三年英语

吴令安的父亲吴世昌是著名的红学家、词学家,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吴世昌应邀到牛津大学任教。因此,吴令安是在英国长大的。

英国小学的手工课,男孩子学习木工活,女孩子学打毛衣,可吴令安不喜欢打毛衣,要求学木工,老师不同意。吴令安说,因此我一辈子都不喜欢打毛衣。

吴令安1962年回到北京时,基本上不会说中文。这一劣势在后来反倒为她带去很多机会。

在吴令安昨日展示的图片里,有时任国家副总理的邓小平接见国外科学家时,她为他们担任翻译的情景。有一阵子,她还为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中科院院长方毅做英文老师,每礼拜教方毅一小时的英语口语,一直讲了3年。吴令安说,每次上课,都从《西行漫记》中节选一段。

她还参与毛泽东遗体的光整容——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中科院物理所承担了低温保护和光整容等任务。

吴令安昨天应邀为女物理学家圆桌会议介绍自己成长经历时说,当时这项任务被称为“一号工程”。物理所拿到的任务之一是:为了瞻仰时让遗容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不能使用化妆品,要使用光。

后来,这位女物理学家的传奇还在继续,她在37岁出国攻读物理学研究生,当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她的爱情

她丈夫是北大物理系同学

吴令安当年并没有今天的物理学女生成为“剩斗士”的危机,她说,读物理的女生特别少,班上仅有的七八名女生,到毕业时,就被“抢光”了。

吴令安的丈夫就是她北大物理系同学,她说,我在中学时就打定主意:“不能找一个比自己笨的人。”

她并不认为事业和家庭有什么矛盾,她有两个孩子,也不妨碍她“为量子光学发展完成几项开创性实验”。吴令安说,我们有分工,譬如说“买菜做饭归他,搞卫生、买衣服归我”。

没有矛盾的奥秘还在于“要求不高”,吴令安说,我老伴做了几十年的饭,说老实话,手艺也不高,但我什么都能吃;没时间我们就到食堂买饭。

她的观点

男女在智力上是平等的

在昨天的女物理学家圆桌会议上,有物理学家认为,女物理学家之所以少,除了社会分工因素之外,应该还有天生因素,甚至有的女物理学家也如此认为。吴令安对此嗤之以鼻,她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男人可以做到,而女人做不到的。换句话说,男女在智力上是平等的。

但为什么女物理学家还是那么少呢?吴令安把它归结于从小受的教育,譬如说,中学上物理时,老师会说,你们刚开始学物理,是新的学科,可能女同学会觉得难一点。父母也会说,女孩学物理有什么用,到时候找不到好丈夫。

物理界如果没有女性,又有什么关系?吴令安不客气地反问:“中国足球队能不能出线,又有什么关系?”她认为,两者都关系到一种参与意识和自豪感。

这位女物理学家对从事科学的女性的建议是:轻“物”重“理”——追求学问,不追求物质的东西。

谢希德物理奖

谢希德是我国著名的女物理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和国际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为纪念她的突出贡献,中国物理学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设立谢希德物理奖。谢希德物理奖每两年评选和颁发一次,一般每次评出获奖者一人,奖励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和物理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女物理工作者。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