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晚报:厦大厦航深度合作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2日 来源:

厦门网2013-07-30 00:00

波音747-400原装飞机头作为厦大教学使用。 舒田摄

本报讯(记者翁华鸿通讯员邱大朋)昨天下午,厦门大学和厦门航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公布双方合作的“十大举措”,其中涉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社会责任等诸多领域,致力于创造“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的多赢局面。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可清出席签约仪式,对这两张厦门城市名片的深度合作寄予厚望。

刘可清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双方以签约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在巩固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合作,努力在培育特区建设人才、吸纳优秀人才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实现著名学府与优秀企业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在促进厦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实现更大作为。

厦大校长朱崇实与厦航董事长、总经理车尚轮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奖学金合作协议。

现场,厦大聘任部分厦航高管为兼职教授,朱崇实校长现场颁发证书,并为厦航领导佩戴校徽。随后,双方共同设立的实践教育基地和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据了解,目前厦航员工中厦门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近千人,有近百名成为高级管理人员。此外,厦航与厦大合作开办的管理人员MBA培训,也为厦航的战略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链接

厦大航空系曾有两架战斗机

□记者郭文娟

“二战”期间创办的厦大航空系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开设的航空系之一,它曾退出厦大的历史舞台达四十余年之久,直到2008年才复办。在它早期短暂的办学历史里,尽管条件艰苦,却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果。

1944年,厦大创办了航空系。当时,全国只有清华大学、西北工学院等9所高等院校开设这个专业。在那个年代,飞机于老百姓而言都是稀罕事物,而厦大航空系已拥有外国空军留赠的飞机两架,分别为闪电式及野马式战斗机,还有汽车引擎、汽油发电机、手摇发电机器等,这在当时全国高校是十分难得的实验器材。1946年冬,厦大在厦门征得投降日军的“神风特攻”快艇3艘;1947年,联合国善后救济署拨给厦大一批航空工程实验装备。

尽管当时教学和学习条件艰苦,但厦大航空系依然走出了不少名人,其中就包括“机器人的中国老爸”张启先和“中国飞豹之父”陈一坚。

1951年,才招收了7届学生的厦大航空系遵照当时国家的部署,与清华大学、北洋大学、西北工学院3所高校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今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大航空系从此在厦大的发展历史上暂时退出。

1994年,厦大与厦门市合作共建飞机维修工程大专班,飞维专业成为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国家高职高专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精品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名称确定为飞行器动力工程。2005年厦门大学申报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硕士点获批,开始招收硕士生。

直到2008年,厦大航空系才正式复办,设航空机械和航空电子两专业。当时,厦大对外表示,国内航空产业扩容,需要大量航空专业人才,仅在厦门这样一个城市,飞机维修专业的学生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双方合作内容】

厦大在厦航设立实践教育基地

厦航在厦大设立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厦大聘请厦航高管及拔尖学术人才担任兼职教授

厦航在厦大设立“厦门航空”奖教及奖学金制度

厦大聘请厦航资深专业人员担任职业生涯指导专家

厦大帮助总结推广厦航成功经营管理案例等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