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日报:两位厦大女生发新书“致青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来源:

厦门网2013-05-20 00:00

两个女孩因写书而相识。左为袁玥,右为李豫晨。

李豫晨

她把青春

塞进旅行箱

就像她的书名《把青春塞进旅行箱》,李豫晨去新加坡做交换生后,从旅行中找到了自我,和朋友们当起背包客,玩转了柬埔寨、越南、印尼等地

袁玥

她为人生

设计时间线

就像她的书名《时间线日记》,袁玥去香港做交换生后,从会计专业转向时尚设计,即使面对进入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她也坚定地说:“不适合我。”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明蕾 实习生 邓宁

她叫李豫晨,厦大2009级生科系学生。她叫袁玥,厦大2009级会计系学生。一个把旅行当做生活方式,足迹遍布三大洲;一个爱“跨行”,多条“战线”同时作战。一个月前,两人初识,因为都在写书,朋友撮合一起办个新书发布会,时间定在昨晚。昨天下午,李豫晨带着《把青春塞进旅行箱》,袁玥拿着《时间线日记》,两本书记录了她们各自的青春经历。而她们面对记者时对自己青春的讲述,和她们的文笔一样精彩。

曾经迷茫

于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迷茫”,是她们谈到大学前两年生活时,共同用到的词汇。李豫晨的专业是自己选的,可读了两年后,突然看不清未来的路。“不知道该继续念下去,还是转专业。”李豫晨说,“朋友们有的说读下去不错,有的说转专业有前途。”而袁玥的迷茫,来得更早。

袁玥的会计专业是父母选的,学了一年半,她对会计始终没感觉。既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也不知道以后愿不愿意从事这行。理不清思绪时,出去看看就成了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大三上学期,李豫晨申请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交换生项目。大二下学期,袁玥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的交换生项目。

找到方向

一个爱上旅行,一个沉迷设计

两人的青春之路,就从交换生项目正式起航。一个从新加坡逐渐走向了世界,一个从香港慢慢开始了跨界“修行”。对于李豫晨来说,在新加坡的日子,读书是副业,文化交流和旅行才是主业。她的课程被排在周二、周三和周四,剩下大把时间,她和朋友们当起背包客,玩转了柬埔寨、越南、印尼等地。

李豫晨忙着“玩”,袁玥则忙着“学”,不是学会计,而是学时尚设计。跟着专业学生们倒腾,袁玥学得并不轻松。每天和同学们定计划、画图,总是弄到凌晨三四点,她再一个人挪回寝室。因为关注时尚信息,袁玥还写了一篇讽刺盲目追求时尚的小说。在骆以军来香港招门生时,投稿被选中了。于是,她一边上学校的时尚课程,一边读骆以军的小说创作坊,两线“作战”,不亦乐乎。

期待未知

勇敢选择喜欢的那条青春之路

虽然两人是朋友,可谈起生活理念,李豫晨和袁玥几乎完全不同。前者爱旅行,后者是个“工作狂”。“她把路走得更远,我把路走得更宽。路子不同,但同样精彩。”袁玥笑道。青春有100条路,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条,勇敢走下去,是她们共同的做法。

李豫晨在大三下学期时,休学了,因为国外的一个义工项目。“上海交大的一个交换生朋友介绍的,每半年招一期,和世界各地的100多位同伴边旅行边做义工。”李豫晨说。她本来担心延毕,却被丹麦朋友Jacob的一句“Is that a problem?(那是个问题吗?)”猛然点醒。敢想就得敢做,交换生一结束,李豫晨就飞回厦门,办了休学手续。她和同伴们走了三大洲,几乎每个星期换个城市。他们住在当地人家里,深入当地的生活。她去过戒毒所,也在防家暴中心做过咨询,见过富人区,也去过贫民区。“我的心变大了,以前只想着中国,现在看着世界。”李豫晨说。

像李豫晨一样休学做义工,袁玥不会。但她也没闲着,大三暑假干了两份实习工作——7月、8月在福布斯杂志社,9月、10月在普华永道。在福布斯杂志社,袁玥参与了一次大型论坛活动,负责整理嘉宾背景。“嘉宾都是投资界的牛人,我在查各种资料时,学到了很多投资的知识。”袁玥说。怎么做投资,怎么弄私募,袁玥的眼前被开启了一扇新门。

至于普华永道,袁玥说:“不适合我。”当初去“四大”实习,袁玥就为知道自己会不会喜欢这种工作,如今有了答案。

两人即将毕业,李豫晨选择工作,袁玥选择出国深造。虽然完全不同,但都是大学生活的完美句点。至于更远的将来,两人都说:“Expect the unexpect(期待未知)”。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