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东南早报:他们的“鹭漂”安定中带点慵懒(组图)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8日 来源:

2011-11-04 09:03:00 来源:东南早报

6名厦大学子记录“鹭漂”生活

图为视频截图

图为视频截图

即将大学毕业的厦大学子,花费9个月的时间,走街串巷走访了在厦门生活的众多人士,从大学教授到货车司机,从政府官员到媒体人士等,最后汇总制作出一部彰显“最厦门”的生活纪录片《鹭漂》。这部纪录片带来了一个新名词“鹭漂”,这个词触动了很多“漂”在鹭岛的人的心弦。

目前,这部仅16分钟的纪录片开始在网络流传,由于纪录片的主题鲜明以及制作人的身份特殊,在厦门各大网站引起广泛关注,成为众多鹭岛外来人员热议的话题。

早报记者 蒙少祥 文/图

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纪录片《鹭漂》的制作团队包括四女两男,他们都是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宋雪纯是该纪录片的编导,她说,《鹭漂》主要是记录厦门外来人口生存现状并试图探究其中的原因厦门外来人口高达84%,这一庞大人群为何选择厦门作为工作、生活的地方。对于这一大群厦门外来人口,宋雪纯他们给取了一个名字叫“鹭漂”。

去年大三上学期,班上新开了一门名为《纪录片创作》的课程,该门课程指导老师要求学生们几个人分成一组,利用一年时间来制作一部纪录片,题材自己选定,这就算是该课程的考试了。宋雪纯跟其他五个同学一起商量,决定以外来人口为话题来制作纪录片。

老师给了90分高分

为了完成该纪录片的制作,他们花费9个多月的时间,撰写纪录片方案、查找采访对象、摄像、剪辑、配字幕等。

《鹭漂》制作团队共采访社会各阶层近30名“鹭漂”,试图记录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现状,真实展现“鹭漂”这一群体在厦门生活、打拼的奋斗历程以及心路历程。扛着摄像机挤公交车出去拍摄,由于公交车太拥挤,从学校借来的摄像机好几次差点被压坏。

“我们指导老师给我们的这一部纪录片打了90分,这算是比较高的分数啦。”提起老师给他们布置作业的评分情况,宋雪纯一脸的兴奋。

“鹭漂”生活舒服幸福

众所周知,“北漂”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那么,与“北漂”相对应,“鹭漂”就是特指来自非厦门地区的、非厦门户口的、在厦门生活和工作的人们。

在这部纪录片中,有的“鹭漂”称,“厦门这个城市很浪漫、很美、很适合谈恋爱、很温馨”,还有人说“这是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感受,有点慵懒,午后慵懒的阳光的感觉”,也有人说“最终留下我的是大海”。

宋雪纯是从新疆来到厦大读书的女生,她自称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鹭漂”。她说,其实,“鹭漂”本身并不“漂”,只是泛指漂在鹭岛的外来人员,大家都觉得好听又好记。“鹭漂”和“北漂”相比,以及全国其他城市的“漂”一族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鹭漂”归属感很强。“鹭漂”和鹭岛其实融合得很好,他们生活总体上也比较安定,很多人都感觉比留在老家更幸福、更温暖。

在《鹭漂》这部纪录片中,也有不少厦门本地人的声音,他们认为厦门需要“鹭漂”,因为“如果外地人都不来,这里只是一个封闭的小岛”。宋雪纯称,北有“北漂”,南有“鹭漂”,开放的城市有很多,但是如厦门一样开放与兼容并蓄的并不多。他们想借纪录片《鹭漂》为这一群体发声,叙述他们如何为鹭岛贡献、为自己奋斗,继而产生与厦门人的共鸣、与全国所有在“漂”一族的共鸣。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