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黔西 梦燃希望——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贵州队支教纪实
2011-10-11 11:13:00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队员正在上物理课做声学实验
“麻山,你好!”
滚滚车轮碾过望谟的山石,麻山迎来了久违的“新朋友”。这是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贵州队第六次来到麻山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了。西梦与麻山曾许下“十年之约”,承诺在麻山九年制学校连续开展10年的义务支教活动,西梦人正在用他们的爱心和汗水去履行这个约定。
麻山,这个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下的一个乡,以“山多如麻,水贵如油”而出名。山高路险,水资源缺乏,石漠化严重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使这个山坳里的乡村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教育也很落后。西部梦想本着以“走进西部,了解西部,服务西部”的宗旨开展志愿活动,而麻山就是我们在黔西的根据地,每个西梦人都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点燃当地孩子的梦想!
让他们学到更丰富的知识
志愿者到达麻山的第二天就开始上课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孩子的基础打得不扎实,”支教队员魏梦思说,“他们最好的科目是语文和思想品德,但那也只是及格的水平,像数学、英语、物理,需要花大功夫才能补上来。”
“看到他们的物理成绩,我想笑,但更想哭。”鲁立是队里的主力物理老师,面对学生们的物理成绩他心急如焚,“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尽我的能力去帮他们补。才刚来,我就感到时间不够了……”鲁立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不但写了一份系统的教案,而且还从家里借到了一套实验器材带到麻山的课堂上。
当地学生基础差的学习现状成了队员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因为预备的教案拓展课程多,而对基础课程相对不够重视。鉴于这种情况,支教队及时修改了课程设计,修改之后的课程中既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还有武术、华尔兹、文化地理、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等拓展课程。
“虽然这个(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在当地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看来是禁忌话题,但这恰恰说明有开设的必要。”主讲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的王珏璐看到了拓展课程不可替代之处。她是队里非常受孩子欢迎的大姐姐,不但因为她甜美的笑容,还因为她有一颗贴近孩子的心和一副善于与他们交谈的口齿。
队员蔡佩芬则为这些孩子的刻苦精神所感动,“这些孩子学习非常勤奋,我们晚上开例会到12点,出来的时候看到有的教室的灯还亮着,里面还有孩子在学习……他们早上也起得很早,六点钟基本上都到教室了,所以我们这些带他们早读的老师也必须早早地起床!”
这些孩子的背后
利用周末的时间,队员们还有计划地对各村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学生们分散在各村各寨,路途非常远,而且需要翻山越岭,路况很糟糕。有的队员第一次走这样的山路,并且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脚被崴了,还打出了水泡。
“但是,当你一进到这些孩子的家里,看到他们纯真笑脸的背后,你就再也不觉得辛苦了,他们才是真正的苦……”队员杨婷婷说起家访的经历就情不能已。“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真的难以想象。”队员杨楠从她的角度感叹到,她是一个从小就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这样的生活状况超出她的想象。
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孩子上学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初中学生可以住校,但是小学生就不行了,只能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上学,中午花一块钱左右在学校吃午餐,下午早早地回家。
“有的孩子出门时天没亮,回家时天又黑了,说是披星戴月也不为过,”队员韩洁泳还说,“他们每天这样跑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各个都是走山路的好手,家访中,我根本跟不上我们的向导,在怪石嶙峋的上路上,他们真可以说是健步如飞。每个小学生要这样一直跑到他/她上初中。”
项目组的赵晓梅谈到,“家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学生家庭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因为我们设立了‘爱心人士资助’、‘一帮一’等帮扶项目。为了对社会负责,我们必须掌握真实的情况”同样是项目组的田昌茂则说,“当你走进他们每一家的时候,你都希望帮助他们。他们的房屋都那么简陋,有的还是木屋,生活条件都那么差。”
队员任婷婷在家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不幸但坚强的女孩,她在支教手记里写道,“秀芬长得漂亮文静,尤其是她的眼睛,很好看。可是左眼有一层白白的像雾一样的东西像一扇门把五彩的光和斑斓的色彩关在了外面,她一生下来左眼就看不见。无奈祸不单行,两年前的她害了一场大病,手术切割后双耳几乎听不见了,四肢也变得无力,几乎不能一个人站起来走路。不得已她只能辍学在家。可是她爷爷奶奶说她很爱看书,看有字的东西。她是很想上学的,可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这些对她成了奢侈的事……”
热爱中医的队员陈燕清家访的时候总会带着云南白药、消毒水等药物,“因为可能会遇到他们受伤,”她讲到,“有一次在家访的时候,那是在陈德芬的家里,她因为脚疼请假了,她把鞋子脱了以后,我和刘锐,大婷婷都吓到了,她的大脚趾已经快烂掉了,她说已经有一礼拜了,就这么放着,也没有去管她。回到学校给她敷了很多次药才有好转。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董仁毅的手被真菌感染等等。他们一般有病就一直放任它们不去管,我觉得明年再去是否可以多买一些药(针对当地的),或者开一个医学小知识课堂。”
可以看到,除了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在农村也亟待解决。
麻山是苗族、布依族和汉混聚居的地方,家访过程中,队员们对民风民俗、生活现状也有不少的了解。“计划生育在这里搞得很不好,”学社会学的魏冬说,“过多的人口成了他们经济的负担。”
“但是,情况也有所改变,”同样是学社会学的伍琪通过与一位青年村民的接触发现,年轻一代意识到了过度生育不利于脱贫致富,他们自愿少生少养,并且倾向于学一点知识技术之后外出闯荡,长长见识。
队长史攀登就此认为,“我们支教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每一个人上大学,或者是上高中,他们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去学一门技术,也不失为一条好路子。主要要让他们看到知识的重要性,要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给他们走出去的信心!”通过在实地的支教,家访,看到了当地的现状之后,队员们还是比较赞同这样的看法。
让知识扎根 让欢笑留存
队员们利用筹集的资金,在麻山学校初中各班建立了笃志、德馨、博学等8个图书角、共700余册书籍,并且在每个班级选拔了图书管理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以确保图书角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书架刚刚运来的时候,还是一片一片的零件,所以我们的队员又都成了心灵手巧的木匠,把书架一点点地拼装出来,然后,每个男生手心都开出了一朵‘花’——打出了一个水泡……”说道这件辛苦的工作时,队员严六松反而很开心,“哪里需要我们大学生,我们就去哪里;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努力去做——当代大学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90后。”
为了给孩子们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带来更多的欢笑,在支教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贵州队还举办了游园会和文艺汇演。
“我们这次准备了五个游园活动,有摸‘胜’字,夹玻璃珠,吹乒乓球,限时拼地图,套圈圈,”队员辛成琳像孩子们一样玩得欢快,“看着他们获得奖品,我也像得到了一样。”邱苑婷则为她的“舞蹈大弟子”熊美开心,因为她打通了全部的五关,获得了丰厚的奖品。
文艺汇演的节目是由队员、学生和老师共同精心准备的,有唱山歌、街舞、武术、吉他弹唱、小品、新疆舞、歌曲串烧、配乐朗诵、手语表演、华尔兹、布依民歌等等多种形式。
“最令我震撼的还是孩子们一起唱布依民歌,”队里的摄影师郝飞环说道,“那种深邃、悠远的感觉只有大山里的民族之音才能带给你。”郝飞环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生,作为摄影师加入到队伍中。
学音乐的徐杨凌昕是文艺汇演的总导演,为了这一台节目她累得都生病了,“但能看到他们开心、鼓掌,这就够了。”
汇演过程中还发放了奖学金,最后所有队员们和孩子们齐唱《和你一样》,他们手拉手,一起深情歌唱,队员们情不自禁地一起高呼“麻山我爱你——”悠远的声音在麻山之间久久地回荡,回荡……
路,还没有走完
“昨天,我们把最后一批信件、照片、用于实现孩子们心愿的物品寄往麻山”,队员殷瑜告诉我们,“尽管支教回来已经一个月了,但是我们的工作并没有完结。我们继续在社会上寻找爱心人士,去帮助麻山的孩子,在学校里向大家宣传支教,让每个人都能关心他人,关注公益,担当大学生的使命。”
目前,贵州队已经完成了新老骨干的换届工作,随着大一新生军训的结束,纳新工作即将开始,正如下一届的队长田金坤说的:
“我们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需要一届又一届的人来努力,去实现我们的十年之约,下一个十年之约。2011年的活动告一段落了,但是路还没有走完,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越走越好,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