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11-08-21
本报讯 (通讯员 崔庆炜 李静 记者 佘峥)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经济到底有什么影响?中国和新加坡的学者用经济学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中国进出口受到的冲击最大。
昨日,厦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在新加坡联合举行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1年秋季预测发布会,公布对中国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共六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评价和展望,提出政策建议。
本次发布是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的第十一次发布。
美二次衰退冲击中国进出口
至2011年8月,美国疲软的经济复苏,以及主权债务评级的下调,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一时大幅提高。
中新学者应用CQMM模拟了如果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其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模拟发现,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对中国进出口的冲击最大,并将导致进出口的负增长。但是,由于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削弱了美元的地位,加强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资本净流入扩大,从而导致外汇储备在进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仍将增加。
旧的高速增长模式不可复制
中新课题组的预测显示,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减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较长时期累积形成的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即“两高一低”),使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时,不得不通过超常规的投资增长来力保经济增长。通过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投资来弥补民间的投资下滑,不仅进一步恶化了既有的结构失衡,而且还形成了新一轮的不良债务。“十二五”以至今后继续依靠既有经济发展模式,维持2003年-2008年那样高速增长的空间是越来越小了,旧的政策模式不可复制。
课题组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次高速以至中速增长的阶段。
今后一段时期里,中国GDP的增速将可能维持在9%-8%的区间内。同时,稳定物价需要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今明两年CPI可能还将维持在5.4%-4%的较高区间内,对于通胀的潜在威胁仍不可掉以轻心。
建议加强对通胀的管理
课题组对国家经济提出四个建议,涉及货币、财政、进出口和人民币升值等。
例如,在财政政策方面,课题组建议,要扩大财政支出中用于真正民生领域的支出比例,切实保障经济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到位。进一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与标准。此外,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保持人民币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
课题组还对政府提出一些建议,主要有三项,一是不应该为勉强保持过高的增长速度而不断刺激投资的扩张,进一步加剧结构失衡;二是不能放松对通货膨胀的管理,三是必须充分重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阶层尤其是城乡低收入阶层的影响,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