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谢希德教授诞辰九十周年。上海复旦大学举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科学家。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多次拜访她,她慈祥和蔼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尤其是她对故乡的深厚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谢教授祖籍是晋江县蚶江乡赤湖村(今属石狮市祥芝镇)。蚶江是晋南的风水宝地,她紧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自古以来是对外通商贸易口岸。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谢教授的祖上从事农商,祖父谢德炳做些小生意,贩货于闽台之间。父亲叫谢玉铭,祖父在玉铭四岁时就去世。玉铭天资聪颖,祖母知书达理,信仰基督教,为了培养幼小的玉铭,祖母通过教友,送他去泉州城内教会学校培元小学和培元中学读书。玉铭成绩优异,考入北平协和大学(后并入燕京大学)。1917年毕业后又返回培元中学执教,与在私立培英中学读书的郭瑜瑾结婚。瑜瑾的家在石湖村,也属于蚶江乡,离赤湖村只有几里路。不久,谢希德诞生了。
谢希德在家乡度过了短短的六年,六年的孩童生活深深地留在她的记忆中,她还能说一些闽南话,记住祖母告诉她谢家的辈分是立、德、以、希、圣、贤,父亲是以字辈,原名以明,后来改为玉铭,闽南话玉铭与以明同音。她是希字辈,闽南农村的风俗女儿取名是不按辈分的。她降生时,父亲在北京读书,为了要让宝贝孙女也像男子汉大丈夫那样有出息,祖母破例地将她的名字按辈分排下来,叫希德。
晚年的谢希德也很想知道母亲家族的身世。她母亲姓郭。一次她与我闲聊时,说有人告诉她,郭姓是回族、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后裔。她问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说,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世界“东方大港”,那里居住了数以千计的阿拉伯人国家的伊斯兰教徒,他们改汉姓,姓郭,与汉人互通婚姻,和睦相处。现在泉州和晋江、石狮、惠安和台湾等地许多姓郭的,是回族,有的还信仰伊斯兰教。她听了风趣地说:“那我也算一半是少数民族了!”
谢希德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福建是在“文革”前的1965年。那时,卢嘉锡教授举办物化培训班,邀请她到厦大讲授固体物理。
厦门大学是她的母校。抗战期间,京津沦陷,她的父亲先后曾应聘到湖南大学、厦门大学任教。那时,谢希德在北京贝满中学毕业,因患股关节结核休学在家,为了与父亲团聚,祖母带着虚弱的她,南下到厦门。不久,厦大西迁闽西长汀,谢希德又到长汀,长汀的厦大设备简陋,生活艰苦,可是艰苦的环境却磨炼了她的意志,奠定了她以后进入物理学天地的基础。离开福建近二十年,她第一次回到母校,置身于美丽的母校校园之中,往事一件件浮现在她的脑海中。但她更加想念的是晋江蚶江的老家,本来她想在讲学之余抽空去蚶江的,因上海家中有事,她匆匆回沪。
转眼间又过去了近二十年。这时的谢希德已经是蜚声国内外的著名物理学家、又担任复旦大学校长。1984全国半导体物理大会在厦门举行,她应邀参加大会。大会期间,她在友人的陪同下去了泉州,探望她那久别的母校培元中学。长达半个多世纪,泉州古城旧貌变新颜。她漫步在母校校园里,寻寻觅觅,想寻找昔日读书的教室,重温当年学生的生活。然而,时过境迁无处觅,物是人非不相识。有幸的是培元中学还保留一个以她父亲谢玉铭名字命名的图书室。父亲生前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成名后不忘母校,捐赠给母校一大批图书。谢希德前往图书室参观,睹物思人,心里十分难过。父亲后来去菲律宾东方大学任教,后移居台北。她与父亲分别已经30多年,如今父亲还健在,她不禁想到小时候父亲对她的疼爱,想到母亲去世后,父亲对她的亲切教诲,对她的殷切期盼。可是,现在台湾海峡把他们分隔开来,天各一方。追昔抚今,她不禁黯然神伤,唏嘘不已。令她欣慰的是父亲的部分图书留在故乡母校。她兴高采烈地在图书室前照了一张相,这张相片一直收藏在她珍贵的“影集”中……
蚶江有一位谢希德的姨妈,是谢希德妈妈的亲妹妹,叫郭瑜珠,已经年逾七旬。老姨妈思念外甥女,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请一位在上海工作的蚶江老乡捎信给谢希德。谢希德本来也听说家乡还有个姨妈,很想念她,但不知道她住在哪里,一直联系不上。1985年12月,谢希德到厦门开会。厦门距晋江蚶江大约100公里。她请了假,在朋友的陪同下,急忙赶到蚶江探望这位年迈的亲人。姨妈看到这位已成为大科学家的外甥女,激动的心情久久不得平静,她紧紧地拉着外甥女的手,她们谈往事,谈亲人,谈家乡,当谈到母亲的英年早逝,父亲晚年不能团聚,祖母一生操劳……谢希德听了伤心至极,忍不住潸然泪下。她来去匆匆,当天下午就赶回厦门。不久,她姨妈就去世了。
一个人最难改的是乡音,最难忘的是乡情。谢教授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这里毕竟是她的“根”之所在。1988年,石狮市建立,蚶江属于石狮市。上世纪九十年代,晋江市和石狮市多次来沪举行展销会或博览会,来自故乡的领导邀请她为展销会或博览会剪彩,她总是欣然应允。上海有一个泉州侨乡开发协会,她是协会顾问,每次举行大会邀请她出席,她有时间从不推辞。
一次,这个协会的晋江石狮分会举行五周年庆典活动,我和乡亲们去她家恭请她出席,起初我们担心她不会同意,没有想到,她却一口答应,说要和乡亲们见见面。那天她准时到会,与乡亲们欢聚一堂,谈笑风生,还在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会后还应我们的请求,用毛笔题写了“乡谊情深”四个字。是啊,“乡谊情深”,这是发自谢希德教授的肺腑之言!表达了她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谢希德,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之一、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她在表面和界面物理以及量子器件和异质结构电子性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并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物理学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科教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及物理学会的工作做出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