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22号12点37分,国内高校发射的首颗近海与海岸带遥感卫星“海丝一号”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来听996记者余海燕的报道:
“海丝”谐音英文“HI, SEA”,具有“你好,海洋”之意。这颗“海丝一号卫星”由厦门大学、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实际重量180公斤左右,相当于三个成年人的体重,卫星成像分辨率最高可达1米,最大幅宽为100公里。“海丝一号”是国内高校发射的首颗/近海与海岸带/遥感卫星,以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为主要观测对象。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硕士生孙海洋:【它就像一台相机,然而它不是一台普通的相机,当海丝一号扫过特定区域时,它会不断地运动,运动的同时又对某一特定目标进行拍摄,获取一些列的“影像”,这些影像还只是半成品,海丝一号还会对这些影像进行“数字”合成,最终获得高清的遥感影像。】
“海丝一号”的雷达特性可以穿透云层,不受夜晚和恶劣观测条件的限制,获取全天时、全天候的二维高分辨地球表面雷达图像,将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遥感反演、海洋灾害监测、洪水监测和地表形变分析等提供有力支持。
据了解,海丝一号卫星是“海丝星座”的首发星,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高级工程师耿旭朴:【海丝一号的成功发射仅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将做很多科学研究和应用服务,进一步发射海丝二号、海丝三号等等一些列小卫星,从而构建“海丝”系列小卫星星座。】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大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 戴民汉说:【在厦门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我们的海丝一号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成功上天。这是继我们的“嘉庚”号,以及东山海洋观测与试验站之后的一个重大的平台,自此我们能够构架海天陆基的海洋观测一体化的观测系统,将有力地提升我们观测海洋、认知海洋、经略海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