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讲述“闽宁协作”对口扶贫的故事剧《山海情》在央视热播,其中,厦大支教团的故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剧中,放弃县城优越条件,毅然决然选择去村小支教的“厦大高材生”郭闽航的原型,正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等援宁支教青年志愿者。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我市长汀县河田镇伯湖村。春节前夕,1月29日至2月7日,也有一个厦大支教团来到这里,与几个爱心企业一道,共同为村里留守儿童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厦大—伯湖”教育帮扶——“云悦读”公益冬令营活动,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山海情》。
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各地提倡“就地过年”。伯湖村不仅留守儿童多,而且不少在外务工人员也留在当地过年。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减轻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丰富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厦大支教团来到伯湖村开展此次帮扶活动。
活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并安排了普及新冠肺炎相关防疫知识的课程;活动中,支教团将村里50个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分成四组,并充分利用移动5G技术,开展了“云悦读”、“走秀赛”、义卖、网上辩论赛、“红色伯湖爱之声春节联欢会”直播等活动。
“云悦读”活动中,支教团利用社会爱心人士捐建的村公益阅览室,并以厦大捐赠的书籍为教材,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引导孩子通过查阅阅览室藏书资料,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时通过移动5G技术开展云上学习交流;“走秀赛”上,支教团让孩子利用家中废弃的东西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时装”或者“道具”,并进行“时装”表演;支教团还带领孩子们用鸡毛做鸡毛毽、学用小篆写名字、做剪纸年画、叠纸飞机,并把手工作品拿到网上进行义卖。
此外,支教团还以“春节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是否应该发大红包给我”为辩题,组织开展“头脑风暴”,并用移动5G技术在不同场地之间“穿越”,进行网上辩论;最亮眼的要数“红色伯湖爱之声春节联欢会”。联欢会上,孩子们不仅自编自导了小品、歌舞、诗朗诵等节目,而且还在移动5G技术支持下将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在外务工人员通过直播回放的链接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精彩表现,纷纷为他们留言点赞。
据了解,“厦大—伯湖”教育帮扶活动已连续开展四年,不仅正常上学期间的每个周末有大学生到村里支教,而且每年还举办公益夏令营、冬令营活动,有效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在乡村振兴、扶贫扶智扶志工程中创造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厦大—伯湖”农村支教模式。
(记者 曾燕福 通讯员 邱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