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的薪火相传,厦门大学共培养出了40多万学子。对于每一个经历了厦大校园的人来说,在厦大读书都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今天(6日),当他们再次踏入这所充满回忆的校园,校友们共同为曾经走过的大学生活感慨万千。
厦门大学1979级校友 朱锦绣:在1979年,尽管信息当时还不是那么发达,但是都知道南方有座厦门大学在海边,非常漂亮。进入厦大,对我来讲,影响我一生,一个是在这里求学,学到的知识影响我自己一生,然后我在这里找到我的爱人,我爱人是1982级中文系的研究生,还在这里怀上了我的孩子,叫盛厦,我们厦门大学的厦。我今年虚岁67了,我一直以厦大人为骄傲。我觉得厦大给了我生命、知识,又给了我先生,给了我爱情,给了我生命的礼物——儿子,所以我觉得对厦大还是很感恩的。
厦门大学1970级校友 叶春水:当时我们是保送,文革后第一届保送生,第一印象我们学校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化学系那是享誉世界的。当时从我们工农兵大学生来讲,进校文化程度总体参差不齐,整个化学系的团队,连同教职员工,就是一起帮我们辅导基础课 真的是留下很好的印象 不仅学到文化 还学到做人、学到老师的高尚品德,很感恩母校。可以说我们过去、现在、将来都感到能够来厦大读书,这个人生美好岁月是很难得的。
厦门大学1973级校友 雷天放:1973年入学,当年我们去站岗,白城游泳。各个班各个系作为民兵,持枪跟解放军一起守卫厦门海岛。
厦门大学1973级校友 王戈力:学校发展是跟国家的发展而成长的,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起点和转折点,当时国家是急缺人才,我们当时在那种情况下,到学校学习以后,马上就分配到基层单位去了,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当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社会上的中坚力量。
无论是白发苍苍还是正当壮年,当时隔多年未曾谋面的校友再相逢,当厦大的校歌再响起,厦大校友们都难掩激动之情。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大家的情感回忆。
厦门大学1984级校友 黄渊斌:我1984年就从129,我就住在129宿舍,芙蓉路的129,这栋宿舍外观都是一样的,只有楼层改变,盖的水泥地
厦门大学1992级校友 王秀玲:这条路是我们每天当时必经的一条求学的路,所以我们现在就是把自己曾经一起走过的路程,每个景点我们都再重新再走一遍。
厦门大学1977级校友 刘海峰:1977年考到厦门大学历史系 到厦门大学来,作为我一个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能来读也感到大喜过望,对厦门大学录取,我至今还心存感激。
百年薪火相传,百岁厦大也始终和国家共命运,与民族齐奋进。当年从厦大走出的学子今天又回到厦大,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担任什么的职位,他们都戴着厦大校徽,互称“同学”。厦大的校训、厦大的精神、当年在厦大度过的日子,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厦门大学1986级校友 张龙海:应该说厦大的这个标签是撕不去的,永远是烙在我们的身上。大家都怀着对母校的感恩,厦门大学才能够有今天这么辉煌的事业。
厦门大学1988级校友 张晓健:在厦大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美好,怎么去追求美好,怎么样去创造更多的美好。
厦门大学1986级校友 陈慧瑛:诚毅 勤奋 向上,奋发有为,每一个厦大学子都永远记住这一份南强的精神。
厦门大学1984级校友 黄渊斌:厦门大学不只是厦门的大学,更是中国的大学乃至世界的大学。
厦门大学1972级校友 强正富:母校 祝福你越来越好。
厦门大学1973级校友:厦大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