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新华社:“囊萤之光”:掀起东南革命风暴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视频:叶怡亨、付敏

海报:吴剑锋

素材支持:厦门大学宣传部


厦大囊萤楼全景。(新华社记者付敏 摄)

从厦大西校门进入,步行数十米,有一幢石木结构、红瓦白墙的三层小楼。在三楼中间西式屋顶上,镌刻着金色的“囊萤”二字——这便是囊萤楼。

正是这座小楼,在八闽大地党史上写下了传奇一笔: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厦门大学党支部在这里成立。从此,照亮真理与革命的“囊萤之光”,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动闽南、闽西地区革命迅猛发展。

时光指针倒拨回上世纪初,陈嘉庚先生创办了集美学校(中学部和师范部);在集美学校师范部毕业的诸多进步学生中,有两位青年出类拔萃:罗扬才与李觉民。

囊萤楼进门处靠右的标识,上面写着“福建第一个党组织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暨罗扬才烈士 纪念室”。(新华社记者付敏 摄)

1921年,陈嘉庚又独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囊萤楼于1921年5月正式动工兴建,次年落成。囊萤,取意于《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

1924年,罗扬才考进了厦大预科。次年6月,厦门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成立,罗扬才是厦门第一批共青团员,李觉民是这个共青团支部书记。1925年12月,罗扬才从厦大预科毕业,升入教育系学习,住在囊萤楼111室宿舍。

囊萤楼三楼,现为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华社记者付敏 摄)

1925年11月和1926年1月,罗扬才和李觉民先后到广州参加会议,两人被会上的共产党临时支部吸收入党。为加快厦门地区建立党组织,中共广东区委调派广东大学学生党员罗秋天转学厦大。

1926年2月的一天,厦大校园春意盎然。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三位共产党员,热血激昂,在囊萤楼111室宿舍内举行秘密会议,宣告了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诞生。

厦大学生在厦大校史馆学习罗扬才烈士相关事迹。(新华社记者付敏 摄)

“囊萤之光”,如星星之火。厦大党支部成立后,由罗扬才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点燃的革命烈火,迅猛燃烧,向闽南、闽西地区蔓延、扩大。到1927年厦门“四·九”政变、罗扬才英勇就义前夕,厦大党支部已在闽西南地区建起28个党支部,发展了近300个党员……厦大党支部成为闽西南地区建党的发祥地和播种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被誉为“八闽大地的革命摇篮”,由此揭开了福建革命史新篇章。

为何全省第一个党支部在厦大诞生?今年90岁、曾任厦大高教所党支部书记陈炳三分析,厦大有孕育红色文化的土壤。厦大建校还不到一个月,哲学教师朱稳青博士就在校园内发起纪念国际劳动节活动,并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1923年,厦大开设“社会学”课程,有专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福建省传播与研习马克思主义的开端,也为厦门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奠定了基础。同时,厦大进步青年学生罗扬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4月4日,厦门大学扬才先锋党支部成员在校园内的罗扬才塑像前祭奠先烈。(厦门大学供图)

时光荏苒,“囊萤之光”永续向前。1986年,厦大校园内建起一座罗扬才烈士塑像,以寄托后人的怀念。罗扬才烈士所代表的革命精神成为厦大“四种精神”之一,为厦大学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2003年7月,厦大在囊萤楼二楼新辟“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暨罗扬才烈士纪念室”。如今,囊萤楼是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公楼,继续播撒着红色基因的种子。

2019年7月,厦大发起“扬才计划”,遴选全校33个学院的学生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重点培养的党员学生骨干组成“扬才先锋党支部”,成为厦大第821个党支部。

“罗扬才精神的传承,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厦大党建办主任廖志丹介绍,“扬才计划”通过“党日+”以及祭扫罗扬才烈士墓等活动,让革命薪火在新一代厦大学子中得到延续,“囊萤之光”也将历久弥新,永不衰朽。

(记者付敏)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