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宏在厦门大学演讲。记者 唐光峰 摄
“我跟厦大是有缘分的,厦大人认可了我,给了我力量……”昨日上午,在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应邀作“群贤大讲堂”首场讲座。
张文宏一出现在厦大建南大会堂时,师生们热烈鼓掌。穿着西装的张文宏作揖回礼。现场他金句频出,引发厦大师生掌声不断。
校方介绍张文宏是一位“硬核医生”,脚踏实地,风趣幽默。
作为首场演讲者,张文宏教授以《传染病与人类:年轻一代的挑战》为题,以真实丰富的临床案例回顾了百年来历史上重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应对,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措施,分析总结了上海、厦门疫情防控的经验与有益做法,全面深入地讲解了有关疫情传播方式、预防阻断手段、当前疫苗关键作用和研发进展等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张文宏教授活动现场都说了些什么。
关于自己
与厦大有缘的“普通医生”
演讲中,张文宏自称是“普通医生”,坚称自己是以一个普通医生参与到抗疫第一线,也始终是以一个普通的临床医生作出相关的发言。他谦虚地说,他是来汇报的。
张文宏说,上个月一位厦大的毕业生给了他力量让他站到厦大建南大会堂。这位厦大毕业生,就是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上个月他给张文宏颁发了一块“2020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奖牌。“从厦大毕业生手里接过这个奖牌的时候,我觉得厦大人认可了我,我也相信,我跟厦大是有缘分的。”
谈到这次的主题,张文宏解释说,因为在这次疫情当中,他们发现这场疫情不是在短期内可以结束的。如果没有年轻一代的配合,没有年轻一代的贡献,没有年轻一代的创造,我们就不可能战胜这次疫情。张文宏肯定了年轻一代的贡献,这也是他此次会答应来到厦大向年轻师生汇报此次疫情中他对于整个案情、人类以及未来的一些思考的原因之一。
关于厦门
点赞厦门防疫措施
张文宏还点赞了厦门的防疫措施。他说,厦门是全国第三大的航班降落点,可是它在此次全国疫情通报中“一点名气”都没有。因为当防控的每一个点都做到完美的时候,高手是没有声音的。他认为,科技支撑是厦门没有声音的原因之一,比如以厦大夏宁邵教授团队为代表的科技团队,无论是在国内的抗疫还是国际的抗疫支持上,都做了巨大的贡献。“厦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而对于未来,张文宏说,我们即将面临下一个势潮,即打疫苗后病死率下降,全球就会慢慢开放。但是全球开放后,一定还会有新冠病人的出现,这就一定要有绝对的能力来防控——通过建立足够的主动免疫防护,使病毒的传播速度大幅度降低。“当大多数人都打过疫苗后,我们就可以‘比病毒跑得更快’。”
不过,张文宏也表示,如果有人问他新冠病毒能不能被消灭,他无法回答。因为,从科学道理来说,从历史上所有的案例来看,这个病毒是无法被消灭的,因为全世界已经蔓延,而全世界疫苗接种无法像当初消灭天花病毒一样百分百疫苗接种,病毒就会一直流行。现在大家能做的,只是让病毒流行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不要造成危害,病死率就会极低。
关于疫情
人类适应能力还是非常强
进入正题的第一篇章,张文宏从1918年的一场传染病大流行开始说起。据称,当时这场传染病大流行导致至少5000万人死亡,直到1921年才基本结束。可是,这并不影响人类在之后的100年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甚至这段历史只存在医学学术的书籍中。
所以,对于疫情本身大家要认真对待,但也要以100年的视野来看。“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人类尽管艰难,但是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张文宏说,“你今天不要告诉我,这个病毒多么凶恶,我们对未来有多大的不确定。如果你以100年的时间、甚至以10年的时间或者5年的时间来看,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人类整体的适应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链接
打完疫苗想出国? 建议再等等
这次演讲,张文宏还从科学的角度正面回答了大众的一些疑问。比如,病毒从哪里来?张文宏说,了解了细菌病毒起源,知道了物种屏障的跨越等原理,就不会争吵这个病毒到底是人造的,还是原本就存在自然界,这只是自然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物种屏障的跨越。“一切都必须回归科学,在科学层面、回归本源进行讨论。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来自自然界一次又一次的疫情。传染病会出现这么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如今的世界交流,这在一万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在问答环节,张文宏回应了网上流传的“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多喝汤的人比较不容易被传染”等谬论,他说这是不科学的,它没有证据,就像他对待中医和西医,他认为,无论哪种,都要坚持证据和科学。
此外,对于打完疫苗想出国的人群,张文宏说,根据临床证实,打完疫苗后的保护率都能达到90%以上,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是否要再加强接种及出国,建议再耐心等两三个月,届时全球都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趋势和建议。
(记者 许蔚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