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今天不要告诉我,这个病毒多么的凶恶,我们未来是多么的不确定。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人类尽管艰难,但是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无论你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如果以100年、10年甚至5年的视野来看待问题,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可能都不是问题。
厦门是全国第三大(入境)航班降落地点,但厦门在全国一点“名气”都没有,一点声音都没有。对于这场新冠疫情,高手是没有声音的。
相信大多数人打过疫苗后,可以比病毒跑得更快。”
昨天,“硬核”医生张文宏作为厦门大学群贤大讲堂首场讲座主讲人,在厦大建南大会堂做了题为《传染病与人类:年轻一代的挑战》的讲座。
讲座回顾了百年来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传染病的大流行,及其应对策略,并穿插丰富的典型临床案例,辅以张文宏式的妙语连珠,为师生分析了中国抗疫“超越教科书记载”的做法。同时,讲座还深入浅出,为大家剖析提高疫苗接种率的重要性。
张文宏教授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讲座中,他风趣幽默,妙语频出。厦大副校长周大旺说,张文宏教授为大家诠释了一位感染科医生“超强的感染力”。
“我始终是一个普通的临床医生”
“疫情期间,我始终是一个普通的临床医生,参与到抗疫第一线。”
讲座开场,张文宏数次表示因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医生,所以很多同学、老师希望他来厦大演讲。他相信,这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年轻人的声音,或者在学校里、在工作岗位上并不是居于很高位置的一线工作人员的声音,可以被社会更多人听到,让社会大众更多地看到年轻人所做的工作。”
他说,此次他能站上厦大讲台和大家交流,还因为一位厦大毕业生——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
前段时间,从市长手中接过2020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我就相信我和厦大有缘分,因为我被厦大毕业生所认可”。
他说,这是这一奖项首次颁发给非领导职务、非企业家,他领奖时,深深感受到国家对普通医生的认可。
“人类没有哪个坎是迈不过去的”
讲座从百年前的一次传染病大流行说起。
100年前世界大战刚结束时,人类马上开始了一次传染病大流行,持续到1921年基本结束。那场传染病的死亡人数5000多万,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是很奇怪,张文宏在很多历史、政治、文化的书稿中却找不到关于对这段大灾难的记载,只在学术书籍中找到一些死亡数据。他说,如今人们只记得发生在当年的华盛顿会议,中共一大的召开等大事件。意思是,百年前的那场传染病之后,人类历史在后面的一百年仍翻开了新的一页。
通过这个现象,他想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今天不要告诉我,这个病毒多么凶恶,多么厉害,要死多少人,我们未来是多么的不确定,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人类尽管艰难,但是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他认为,对于疫情本身我们要认真对待,但也要以100年的视野来看。“无论你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如果以100年、10年甚至5年的视野来看待问题,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可能都不是问题。”
“应对新冠疫情,高手是没有声音的”
说到新冠疫情的防控,张文宏点赞厦门做法。他说:“厦门是全国第三大(入境)航班降落地点,但厦门在全国一点‘名气’都没有,一点声音都没有。对于这场新冠,高手是没有声音的,它在防控的每一个点都做到完美时,是没有本土病例的。”
他认为,厦门做得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科技的支撑——“以夏宁邵教授团队为代表的厦门科研团队,无论是在国内抗疫还是国际抗疫的支持方面,都做了重大贡献,厦门采取的很多措施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
讲座中,张文宏数次提及夏宁邵团队。
他说,他是从乡下到上海的,夏宁邵也是“从一个比我乡下还乡下的地方来到厦大,他现在是中国著名的公共卫生专家和科学家”。他鼓励年轻人,每个人的路都会有很多曲折,但是要充满希望。张文宏说:“我相信今天的中国一定会给每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
“中国所做的工作超出了教科书的记载”
那么,怎样才能剿灭新冠肺炎病毒?
张文宏分析,要剿灭一个传染病病毒,要么它像Sars、H7N9那样特别容易对付,要么接种率像天花疫苗那样高。但是,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而且很多人还不愿接种疫苗。“从科学来讲,从历史上所有的案例来讲,新冠肺炎病毒是不能被消灭的。因为它已经在全世界蔓延,疫苗接种也不能达到那么高的水平,这个病毒会一直存在。”张文宏认为,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让它流行的水平降到最低,只要不流行,病死率就会很低很低。”
有人会问:“中国为什么可以消除新冠肺炎疫情?”他说,中国所做的工作超出了教科书的记载——中国把传染病防控的三个环节:发现病人、进行全检、对所有区域进行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做到百分百。
“消除免疫差异,要通过疫苗接种实现”
当全世界都开始准备逐渐开放时,“我们就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自己在开放后,仍然能够不受疫情的影响”。
张文宏说,按照以往应对H1N1等传染病的经验,如果一种传染病造成的病死率不高,防疫措施就会开始放松。他预测,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走向可能是:疫情防控到了一定程度,病例数不太多,病死率很低,同时疫苗接种率很高,防控会放松,放松以后病例数会增加,从而促进更多人打疫苗,最终实现所有人都打疫苗。
张文宏认为,要消除免疫的差异、免疫的鸿沟,要通过疫苗接种来实现,来建立足够的主动免疫防护。他说,将来中国一定会有病人,但要有绝对的能力来防控。打疫苗后,病毒的传播速度将会大幅度降低。
“无论是上海还是厦门,将来不可能永远没有病例,因为我们会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全世界逐渐开放,中国也会随之逐渐开放。各个城市要拼命打疫苗,把疫苗打到一定程度后,病毒会进来,以厦门的科技力量,相信在大多数人打过疫苗后,可以比病毒跑得更快。未来对特别脆弱的人群,也会有进一步的疫苗防范策略。”
现场互动
打完疫苗后出国后续还需接种吗
厦大校友问,他已经在国内打了两针新冠疫苗,现在要出国,是不是在国内继续打同类的疫苗,还是到国外去打一个新的疫苗?
张文宏说,疫苗推荐意见的背后,都要有广泛的临床研究。他坦承,现在还没有推荐意见,大家都在做这个研究,要等这个研究出来才会形成推荐意见。
他说,现在给大家的推荐意见是你打完两针以后仍然具有保护率,也有人感染,但是感染了以后对重症的保护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
至于打完两针以后,什么时候再加强接种,张文宏说,我们最好再等一等,等的日期不会太远了,今年下半年或是明年上半年,可能这样的研究都会出来,出来以后会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建议。
新冠肺炎治疗中中西医发挥的问题
张文宏说,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结合并重,是我们中国一贯的国策。“这句回答,有点像新闻发言人对吧?但是,我就告诉你一点:这是事实。”
他说,中医学做得非常好的专家,都非常支持注射疫苗,很多在西医学方面有着非常高造诣的医生,在临床的方案里面也对中医的救治给予非常大的肯定。
他说,前一天中午他还在上海的医院里查房,讨论一位病人能不能救过来,当他把舌头伸出来,看到舌苔,就知道他会被救活。张文宏说,看舌苔某种意义上跟西医的微循环有关系,但确实是中医学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所以对于中西医,他个人认为要坚持科学。
(导报记者 梁静/文 欧阳桂莲 庄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