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仪式暨第一届教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会议邀请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福建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发起单位的领导到场参加。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辉主持仪式并介绍了厦门大学与福建省各兄弟高校及闽西历史博物馆携手成立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的背景与目的。
教育联盟成立意义深远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机像致辞并对联盟的成立和首届教学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联盟的成立具有深远意义,福建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独特的贡献。杨机像提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希望各联盟单位加强资源共享和教学科研合作交流,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贡献力量。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联盟副理事长谢宗贵作为发起高校代表发言,并介绍联盟筹备情况。他表示,福建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力量此前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平台,联盟的成立正是应对这一问题的积极举措。他详细介绍了联盟章程、理事单位与成员构成,并强调了整合省内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联盟理事长林升栋介绍了联盟2025年工作计划。他表示,联盟将围绕以下七个重点开展工作:聚焦常规建设与创新突破,引进前沿技术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跨校跨院合作,深入挖掘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品牌教育活动吸引学生参与,编写和出版教学案例,通过多元路径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持续发展。
成立仪式上,杨机像,林升栋,谢宗贵与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联盟副理事长万安伦为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各发起单位授牌。
地方特色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科首席专家郑保卫教授作《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对做好福建马新观教育的期待与建议》的主题演讲。郑保卫肯定了福建省高校合力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的举措。他提出,联盟应致力于提高站位,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及新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整合福建丰富的地域文化及红色资源,坚持围绕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铸魂培根育人开展教育活动,以提升联盟的向心力和影响力。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主任朱清河教授作《地缘政治视阈下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依赖路径与创新逻辑》的主题发言。他从地缘政治角度深入剖析了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复杂格局,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的新思路。朱清河强调,新闻传播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更涉及国家利益和文化认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根据中国特殊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进行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设。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作题为《数智时代意识形态传播与治理研究》的主旨演讲。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智时代为意识形态传播与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石红梅强调,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同时推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思想传播方式,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涂凌波教授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体系建设》主旨演讲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传播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性,并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成效。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垒在《立足“双中心”、实现“双循环”: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专业思政改革》的主旨演讲中,深入阐述了如何结合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从而推动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他提出,教育改革应围绕学生与课程两个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
林升栋在《新闻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马工程教材编写的几点感想》的主旨演讲中,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闻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深远影响,并强调要立足中国实际,发展中国特色传播理论,回应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在全球学术界中彰显中国方案的独特价值。
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教育中心承办。
(记者 陈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