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地方媒体 >> 正文
厦门日报:同班三校友捐赠厦大一亿元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3日 来源:厦门日报

葛家澍、余绪缨铜像落成。

(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葛家澍余绪缨

铜像落成

葛家澍、余绪缨教授铜像昨天在厦大落成,均为半身铜像,位于厦大管理学院一楼大厅。校方说,这两尊铜像是葛家澍、余绪缨教授的学生出资竖立的。

校方发布资料说,余绪缨(1922年8月-2007年9月23日)为会计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余教授一生学贯中西、卓然有成,作为我国老一辈会计学家、会计教育家、中外会计交流的使者以及注重立身与为学之道的学界典范,为我国培养了孙宝厚等数十名会计学博士。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欧阳桂莲

厦门大学1986级会计专业三位同班同学昨天向学校捐赠一亿元,用于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发展。

当天,在葛家澍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上,冠亚投资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朱益民宣布,他和冠亚投资控股集团创始人徐华东及徐华东夫人崔立澜决定,未来五到十年,冠亚投资控股集团将向厦大会计学科捐赠一亿元,设立冠亚厦门大学会计发展基金,用于厦大会计学科引进人才、学科发展等。

朱益民、徐华东、崔立澜三人都是厦大会计系1986级会计1班校友,都是会计界泰斗——厦大教授葛家澍的学生。

在被问及捐赠一事,朱益民说,这是因为毕业这些年,我们都一直在享受厦大会计学科带来的“红利”。他还说,厦大教会我们感恩,师恩必须铭记。不过,他不愿意透露更多细节。

厦大会计系的老师说,捐给一个学科一个亿,这应该是传说中的“情怀”。

一位厦大86级校友说,外人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们是学着现在已经像锄头一样老的BASIC语言走向社会的那代人,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仍然感恩母校传授的本领。

他说,这就是情怀,它是校主陈嘉庚传承的“感恩”:“感恩老师、厦大,与人为善、安安静静做人,以及家国情怀。”

【同步】

葛家澍百年诞辰  “对手”回忆“葛式微笑”

在葛家澍去世七年多后,他的学生、同行甚至昔日“竞争对手”相聚一起,回忆他的像战士般的学术勇敢、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微笑——昨天,厦大举行葛家澍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他被称为中国会计界“一哥”,是会计学家、教育家、新中国会计教育事业开拓者和会计准则奠基人。

葛家澍是江苏兴化人,1942年考入厦大。2013年11月25日,葛家澍辞世,享年93岁。

昨天正好是葛家澍100岁诞辰,他的学生们费尽心思操办了这场名为“厦大家澍 百年辉映”纪念活动,邀请来的嘉宾包括昔日的“竞争对手”——在中国会计学术界,素来有南北之分,北方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南方以厦大为代表。不过,昨天,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教授却回忆了葛家澍的“葛式微笑”,葛家澍往往没说上几句话,嘴角就往上弯了。

葛家澍的微笑背后,有他为人处世的智慧,他的儿子葛征平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父亲事业一度“搁浅”,他就在鼓浪屿的家里养鸡养鸭,相信阴霾终将过去。

在葛家澍含笑的温和外表之下,隐藏的是一颗勇敢的“学术之心”——他促使中国会计学回到并行进在科学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推倒了在所谓的“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之间人为筑起的高墙——在会计学界,葛家澍被人公认为“打响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炮”。

现在使用的会计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一度在中国被严厉批判并被抛弃,当时人们认为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是有阶级性的。1978年,刚刚获得“解放”的葛家澍发表了《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一文,他指出,记账方法本身只是记载经济业务的手段,不同的记账方法的区别仅在记录方式、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对账方法等,并不带有任何的阶级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昨天的来宾还提及三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1985年之前,和其他学校一样,厦大经济学院只面向文科高考生招生。葛家澍发现其中的弊端——部分文科生在理科方面不足,不利于经济学科学生的成长和专长的形成。葛家澍启动“理转经”改革,允许理科生报考经济学院。

大家在笑声中回忆了葛家澍的趣事,他的学生刘峰说,虽然老师不高,但是他偏爱高个学生。

厦大副校长邱伟杰说,我们纪念葛家澍,就是为了把厦大会计学科发展得更好。

(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欧阳桂莲)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