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地方媒体 >> 正文
东南网:全国道德模范、厦门最美志愿者走进厦大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31日 来源:东南网

陈建南分享志愿服务的经历(冯歆然 供图)

3月30日下午,在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奇琦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厦门市第三巡察组组长、市委巡察办公室室务会成员、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厦门市最美志愿者陈建南和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志愿者、福建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总队长陈素珍为人文学院2023级的同学们讲述了一场以“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为核心话题的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原宗丽、副教授庄三红旁听了此次课程,另有近四百名学生以课堂连线的方式参与本节课。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原宗丽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精神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成功的伟大精神,期望本次“思政对话”的课程活动能让同学们能够有更深刻的感受和收获。

课程伊始,王奇琦简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特殊历史环境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发同学思考:新时代,应该赋予雷锋精神什么样的新内涵?如何更加深刻地理解雷锋精神?

陈建南分享了他想要成为志愿者的想法是在汶川地震后萌生,一坚持就是十余年,参与过丰富的实践,如持续参与义工活动、为志愿者建言献策、运用各种形式宣传义工、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以及在情人节还和爱人坚守在志愿者岗位上。他认为,志愿服务是公民个人需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目标导向,作为机关干部更应该做到为人民服务,并总结了自己作为志愿者的“六不要”体会,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怕苦累,坚持不懈、不畏闲言,荣辱不惊、不求回报,甘于奉献、不计得失,乐于行善、不拘形式,主动作为。

陈素珍分享土耳其救援经历(冯歆然 供图)

陈素珍详细讲述了今年2月份蓝天救援队赴土耳其参与地震救援的经历。他们肩负重达一千多公斤的重型装备,多次辗转,赶在“黄金救援72小时”之内赶到土耳其地震现场,克服了倒转时差、休息不足、救援环境阴冷多雨、灾害现场楼栋偏离危机等多重困难,马上参与到当地的赈灾救援工作当中。来自伊朗、加拿大、法国等多国的救援队伍都对厦门蓝天救援队竖起大拇指。陈素珍说,“只管善良,不问前程”是应始终恪守的原则。

随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交流和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白倩倩作为一名曾经亲历汶川大地震、亲眼见到同胞生死的幸存者,真情实意地向蓝天救援队对家乡的救援和帮助表达了感谢。她说:“很感谢陈队长带领蓝天救援队的成员奔赴在全国各地的灾难现场,蓝天救援队真的是给很多人带来了一片蓝天。”陈淏作为厦门大学的学生志愿者,表示陈建南学长身上的红马甲令他感到非常亲切,并提问:“在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变与不变体现在何处?”陈建南表示,变的只是时代,不变的是为党和国家、社会与人民作贡献。

最后,王奇琦作课程总结,赞扬了两位嘉宾的志愿壮举,不管是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的志愿实践,或是奔赴前线大爱无疆的志愿救援,都充分展示了两位嘉宾勇于奉献的雷锋精神,这亦是中国精神当代价值的体现。

据悉,这既是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9年以来持续邀请各行各业杰出的行业标兵与道德模范进入课堂的又一次实践,也是运用线上平台、采用课堂连线的方式扩大授课面以创新教学模式的新尝试。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利用新媒体技术、邀请行业领袖与英雄模范,深入本科生思政课课堂,提升本科生思政课教学质量。

(通讯员 王奇琦 张丽霞)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