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地方媒体 >> 正文
厦门日报:民星闪耀 奔跑逐梦光芒动人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来源:厦门日报

十二月的厦门,星光熠熠,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这里举办。其实,厦门也有不少在本地颇具影响力的“鹭岛之星”,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用杰出的才干和热烈的奉献发出耀眼光芒。他们大多都是普通人,却用平凡的人生创造着不凡。在年末岁首,我们带您走进几位厦门“民星”的2021年,看看他们如何在时间的年轮里奔跑逐梦。

侯旭:从科幻到现实自如切换

新年心愿:微纳孔道藏世界,液体门控通乾坤,发展科技为民生,传承奋斗有我辈。

出镜人:侯旭    身份:厦大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双聘教授

38岁的侯旭是厦大一颗冉冉上升的科技之星,他因为把科幻电影场景变为现实的研究,而“红”了。

六年前,侯旭等人提出了仿生“液体门控”新概念。它区别于固态的门,把液体作为动态“门”,即功能液体稳定在多孔膜中,来实现对物质的可控输运与分离。这项新兴技术可以在大规模过滤和分离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污水处理,并且可以节约巨大能耗。

去年年底,“液体门控技术”入选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2020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IUPAC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化学组织。今年,“液体门控”更加频繁被提起,这位年轻科学家也因此被推到更多舞台中央。

科幻电影是侯旭的灵感之源——《星际之门》中,外星科技利用流动态星际之门,扭曲了时间和空间的虫洞,实现物质在瞬间光年传送。正是这个概念,让侯旭对“门”的形态有了更为广义的理解。

今年,侯旭似乎再度“回到”科幻中。8月,侯旭受邀在世界顶级学术学科——《科学》杂志发表关于新兴的仿生纳流离子学在未来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中具备巨大潜能的前瞻文章,这是科幻电影中借助人机结合来增强人类能力的 “脑机”变为现实的一种探索。

当然,今年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在现实中奔跑。他是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者、电化学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他甚至出任厦大工会副主席,职责之一是操心青年教师婚配。他还忙着向大众做科普报告,从“人为什么会衰老”和“喝酒为什么会头痛”讲起。

从科幻到现实自如切换,这是他的2021。

(文/本报记者 佘 峥 通讯员 欧阳桂莲 图/受访者 提供)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