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举行建校102周年发展大会 刘东华 摄

■3名教授获颁南强杰出贡献奖。 刘东华 摄
昨日,厦大迎来建校102周年,校方在建南大会堂举行建校102周年发展大会。
会上颁发了厦大最高荣誉奖——南强杰出贡献奖。该奖项授予为厦大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每人奖励20万元。今年有3名教授获奖,分别是陈振明教授、孙世刚院士和戴民汉院士。
会上,厦门大学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三明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协议,与长汀县人民政府签署对口支持协议。
在102岁生日这天,厦大还发布了多项喜讯。位于厦大思明校区的至善楼昨日揭幕。据介绍,2018年,1988级校友举行入学30周年返校活动期间,感念母校哺育之恩,踊跃集资捐款1000万元,用于新闻传播学院大楼提升。为传承校训精神,在1988级校友联谊会理事会的征名和提议下,学校将新闻传播学院大楼命名为“至善楼”。
昨天,厦大思源餐厅也在翔安校区落成。思源餐厅是一个多功能育人综合体,除了用餐,还具有研讨、自习和休闲功能。餐厅配有自动售饭机、米饭生产线和全自动取匙器,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了解餐厅人流情况。据介绍,餐厅还和厦大航空航天学院、信息学院产学研合作,将实现机器人送餐、无人机送餐。
(记者 郭文娟 通讯员 欧阳桂莲 谢晨馨)
大咖跨界对话 好像讲相声
俞敏洪在厦大开讲《人生在磨砺中前行》,易中天担任主持人

■易中天(右)与俞敏洪跨界对话。 陈嘉新 摄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来厦大开讲座了,和他一起出现的,还有易中天。昨天,俞敏洪应邀在厦大建南大会堂开讲《人生在磨砺中前行》。这场讲座是厦大“海岳学术云”2023年第一季系列讲座收官之作,厦大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院长易中天担任主持人。
讲座中,俞敏洪和易中天不时互相调侃,为现场增添了不少“笑料”。有观众说,好像在听两位大咖讲相声,都很有梗。讲座临近结束时,易中天还清唱了《同一首歌》中的两句歌词送给俞敏洪:“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厦大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邹振东戏称:“欣赏了两个男人间的大戏。”
谈厦大
有中国文化特色
又有自由开放精神
讲座开场,俞敏洪就为厦大点赞。“在我心目中,有中国文化特色,又有自由开放精神的大学校园有两个:一个是厦大,一个是我毕业的北大。”俞敏洪说,他曾问过易中天,“武汉大学这么美丽,为什么你还要来厦大?”易中天告诉他:“因为有海风吹拂。”
“这句话非常了不起,因为海风代表着自由的方向。”俞敏洪说,厦大的味道真的是非常好,因为它把树的味道、天的味道、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人的味道融合到了一起。
谈“孔乙己长衫”
不需要考虑我有没有“长衫” 而是要想这件事我想不想做
在互动环节,有媒体提问,面对就业难问题,年轻人要不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俞敏洪说,每个人在人生每个阶段做自己的选择,根本不需要考虑我有没有“长衫”这件事,而是要考虑这件事我想不想做。如果你自己愿意脱,认为这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过程,选择是一种历练,那脱就脱了,到哪天你遇到合适的时候再穿上。
前几天,在厦大另一场讲座中,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也曾回答过这个问题。易中天转述其观点: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这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都曾经当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在田野里劳动时已经脱下了“长衫”,只剩下“短裤”。易中天说:“(那天)我只补充了一句,我们跟孔乙己的区别是,孔乙己身上的长衫是永远不洗的,而我们身上的短裤是有洗的。”
谈人生
苦难是成就人生的营养 转换场景可能会有新机会
在讲座中,61岁的俞敏洪把自己的人生分成3个阶段:18年的农村生活、11年的北大浸润、32年的新东方岁月。
俞敏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考总共考了3年。头两年高考失利,英语分别考了33分、55分。第三年高考英语考了90多分,最终考上北大英语系。
“人生总有不得不面对的困难或困境。”俞敏洪说。“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为教培机构的新东方何去何从?俞敏洪和新东方所有高管苦恼不已。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曾在2020年帮甘肃一个县直播卖瓜,一个小时卖出了8000箱。“我们卖农产品!”这个灵光一现的想法,让新东方开启了从教培机构向直播带货平台东方甄选转型的道路。
俞敏洪的人生经历如同一部励志大片。他说,人生和事业,一路除了挑战,还是挑战。转换场景可能会有新的机会,有志向的人会把苦难看成是成就人生的营养。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会在心里牢记一句话:“即使在最黑暗的天空,依然有星光闪烁。”
三年疫情期间,俞敏洪的自我记录写了100万字,阅读达到450本,还与近百位各界人士对谈。俞敏洪说,自己读书主要是会其意得其乐。他尽可能把更多时间用来读书,立体化利用时间。他平均每年读120-150本书,其中,有四五十本是在散步时听完的。
(记者 郭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