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地方媒体 >> 正文
东南早报:这个预测报告在厦发布 模拟分析涉及房贷和可支配收入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6日 来源:东南早报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要显著强于扩大住房贷款规模的方式。”4月16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举行“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23年春季发布会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23年春季预测报告”。

本次发布是CQMM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的第三十四次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23年春季预测报告”主要内容之一是模拟扩大住房贷款规模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宏观经济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回答提振住房消费需求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政策选择利弊。

课题组以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实践为基础,模拟分析了当前扩大住房贷款规模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宏观经济效应,从刺激效果看,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要显著强于扩大住房贷款规模的方式。究其原因: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消费进而带动GDP增长,其作用传递环节较短,溢出效应较强;而住房贷款规模扩大,先要消耗掉现有商品房市场的库存,才能引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最终作用于GDP增长。其效应发挥存在滞后性,且依赖房地产投资行为的预期变化。

基于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提出,在当前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组别)收入增长和就业稳定预期较弱的情况下,不应通过政策过度刺激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来稳投资,而应当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精准性,在稳定制造业投资的同时,持续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报告提出,当前应重视稳定并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和就业保障预期。短期内,通过稳就业确保低收入组别的收入稳定增长;高度重视居民债务规模快速上升对中等及偏上组别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抑制效应。由于居民部门杠杆率具有明显的城市差异性,因而在控制总量居民债务杠杆率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同类型城市的居民债务杠杆率。中期,在加快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的同时,通过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消费环境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多头并进切实缩小收入差距。长期,通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切实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东南早报记者 林维真 通讯员 欧阳桂莲 何永芳)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