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23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福建省科协、省教育厅和厦门大学共同承办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门大学分营暨福建省级营”在厦门举办,来自福建、香港及台湾等地的21所学校21名带队教师和203名学生在美丽的鹭岛厦门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科技与人文之旅。

参观革命史馆 主办方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 笃行强国之志
一周科学营,一生科学情。营员们走进校史馆,从厦门大学百年办学的风雨征程中领会到薪火相传的“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精神;走进革命史馆,领会先辈们对革命理想的忠贞不渝;走进鲁迅纪念馆,领会鲁迅先生坚守民族立场、放眼世界潮流的文化胸怀;走进人类学博物馆,感受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参加鼓浪屿研学,见证中国步入近代史、中西文化交汇的曲折历程,感受历史人文魅力……
“这些天来,不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呐喊,还是厦大各位学长,教授的殷殷箴言,都在敲打着我的内心。”闽侯一中王尚宇表示,受嘉庚先生教育兴国,景润先生勇夺数学皇后皇冠上的宝石等精神影响,当代青年,应勇争潮头,砥砺前行,强国有我。

孙世刚院士讲座 主办方供图
弘扬科学精神 点亮精神火炬
科学家精神宛如不灭火炬,照亮科技强国之路。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院士、人类研究所所长王传超教授、信息学院副院长张俊松教授分别为营员们带来《碳中和与电化学能源和氢能源的发展》《何以为人——人类起源和演化的跨学科探索》和《脑与类脑智能漫谈》讲座,引领营员们在科技的海洋里畅游,了解科技前沿,启发营员们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思考。

参观航空航天科技馆及实践活动 主办方供图
践行知行合一 增进友好情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厦门大学为营员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探究活动,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变得鲜活起来。
营员们在生物实验室探寻基因密码、学习DNA链接提取和鉴定(PCR)技术;在医学院进行医学与急救知识科普实践,提高应对意外事故时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在航空航天学院制作及发射飞行器和水火箭,领会物理力学的美妙……
在科学营活动中,营员们同吃同住同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体验和文化交流活动,全方位感受大学校园生活,激发投身科学的远大志向,交流碰撞思想、增进彼此了解、结下深厚友谊。
据悉,我省作为首批高校科学营实施省份,201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期全国营厦门大学分营和4期省级营活动,累计派出和接待了近5000名优秀高中生。今年是我省首次在厦门大学同步举办全国营和省级营活动,共有203名营员参加,其中来自香港和台湾的营员40名。
(通讯员 温林凤 本网记者 郑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