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厦门大学举办金融学科百年发展论坛暨张亦春教授从教6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200余名嘉宾、校友到场,共同庆祝厦门大学金融学科百年华诞。
厦大金融学科肇始于1921年厦大建校之初商学部下设的银行科,是厦大的创始学科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厦大的名牌学科,迄今已走过100年的辉煌历程。在历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厦大金融学科都榜上有名。从厦大金融走出去的金融人才在中国金融界是一个重要方面军。

昨日会上,还举行了张亦春教授从教60周年庆典、厦门市张亦春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仪式、张亦春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厦门市张亦春教育发展基金会由张亦春教授的学生及家人共同发起成立,基金会的成立是为了支持厦大金融学科再创辉煌,支持中国金融教育事业发展,致力于教育、公益事业。
张亦春是我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1960年毕业于厦大经济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厦大财金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现为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研究所所长、厦大国家金融重点学科学术总带头人。曾两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荣获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中国金融学科终身就奖,两次荣获厦大教师最高奖——南强杰出贡献奖。
■相关新闻
张亦春教书60年 教出一大批“行长”
从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伊始,张亦春教授始终认为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60年来,他已招收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81人,硕士研究生110人,本科学生人数更以万计。
昨日会上,张亦春的学生或深情或诙谐地回忆恩师对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谆谆教诲、真挚关爱和竭力帮助。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回忆说,当时与他一起入学的同学来自农村,还有来自工厂,都有不同的阅历,张老师不仅是他们课业的老师,还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有一次张老师带他们去实习,他多问几个问题,多做一些笔记,就得到张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张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学习金融工作者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以及为人处事、道德准则。”
据说,当时入学时学生若是不认真听讲,张亦春教授表示“自己会很愤怒”。但在课堂之外,学生可以从他的口袋掏烟抽。他是个乐于助人、亦师亦友的长者。学生经济上有困难,他帮忙渡过难关;工作有困难,他千方百计协调;掏钱为学生选购图书资料,为学生的终身大事牵线搭桥……无论关系亲疏远近,无论事情轻重缓急,金融系所有年轻老师都得到过张亦春的帮助。
从上世纪70年代的《资本论》,到上世纪80年代的商业银行,上世纪90年代的股票市场,再到如今的金融危机,张亦春始终追逐着金融学的新浪潮。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随时掌握最新资讯,他在古稀之年学会了上网、发邮件。无论是批阅论文、审订书稿、指导学生、阅读新闻,他全都是在网上完成。有一次住院时网络被屏蔽,张亦春带着笔记本偷偷跑到医院对面的西餐厅上网,在医生查房前赶回病房。
因为潜心钻研学习,张亦春教授经常“昼伏夜出”,晚上11点还通知上课,电子邮件经常是在凌晨2点到4点半发出的,有时累了还会玩一些电脑游戏。出于和学生交流的需要,他还学习唱歌,有时会和自己的学生跑到KTV来唱上几段。据悉,为了了解世界经济变化、汇率和利率、宏观调控政策,他古稀之年还学习炒股。
(东南早报记者 林维真 通讯员 谢晨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