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2025年工作推进会(南部片区)暨全省高校学生“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总结展示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现场发布《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南部片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行动计划从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师资体系、突出地方特色等维度,就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福建风格的“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提出具体举措。
数智赋能被写入行动计划,明确聚焦“大思政课”建设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用好国家教育智慧平台等信息化平台,打造“青梨派”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打造“行见八闽”青年说、青年行、青年学、青年思等活动品牌,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强调区域协同,进一步梳理厦、漳、泉全域大思政课实践育人资源,并推动跨省域实践资源联动,探索赣南、粤东地区等跨区域红色文化交融与资源供给。用好用活“闽宁精神”的生动教材,将“大思政课”融入闽宁协作。
现场还举行了校地共建实践研学点签约仪式,为全省高校学生“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奖。
据悉,“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于2023年启动,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共同体,南部区域联盟由厦门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研学点位建设已扩充至129个,实现厦、漳、泉全覆盖。
活动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指导,福建省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协同中心主办,厦门大学承办。
(记者 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