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晚,厦门大学夜校正式开课,首批推出16门课程,都是非学历教育,包含人工智能、烹饪等,面向校内外社会大众。
去年11月,厦大夜校宣布复办。之所以是“复办”,是因为厦大最早的夜校成立于1926年,是厦大学生罗扬才等先进青年为附近平民开办的,上课地点在东边社村的高明宫。
当时在厦大任教的鲁迅为平民夜校上了第一课。厦大校史资料显示,鲁迅当时对平民夜校的学生说,“你们穷的是金钱,而不是聪明智慧……你们能下决心,你们能够奋斗,一定会成功,有光明的前途。”
2014年,厦大曾启动职工夜校项目,但只面向学校职工,是一个公益性项目。
去年底,厦大夜校复办时引发热议,有人认为,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也开办夜校,是不是“不务正业”?
校方表示,之所以加入夜校行列,是为了给成年人提供一个沉淀自我、舒展心灵的平台,助力终身学习。而且,高校办夜校有着天然优势:一是师资力量雄厚;二是学习环境更好。高校的夜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厦大夜校当时复办时,试点摄影课程,此次上新不少课程,总共有16门。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吴国瑛说,首批课程是经过调查后确定,主要围绕着技术进步、社会热点设计,还有一部分课程紧贴生活。
吴国瑛表示,夜校报名没有门槛,想学就报名。
首批课程 跨度挺大
16门课程里既有人工智能,也有烘焙、烹饪等,跨度很大。
校方介绍说,DeepSeek应用、短视频创作课、摄影、生活中的经济学、高尔夫球、中医养生等六门课最受欢迎。
从性别看,复办后的厦大夜校首批学生三分之二是女生;从年龄看,最小20岁,最大50多岁,主要集中在30岁到39岁之间;从上课时间看,主要集中在晚上,当然,如高尔夫球课是安排在周末的白天进行;从收费看,每节课约一个小时,收费约80元。
重返课堂 学生咋看?
在湖里区一家企业工作的陈芳,4月14日下班后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赶到厦大上课,她选的课程是DeepSeek应用。陈芳说,这是自己离开学校十几年后重返课堂。陈芳以前认为毕业就不需要学习了,但是现在发现不行,之所以选择DeepSeek应用这门课,是因为自己不想被时代落下。
教授DeepSeek应用这门课的老师是厦大信息学院林达真,这是她第一次给非在校大学生上课,她觉得非常有意义,还很新鲜。
在夜校,林达真的学生最多,有近60人,学生有像陈芳这样的中青年,也有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长者,在课上,这位长者不停地把眼镜推上推下,认真记笔记。“我能感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林达真说。
(厦门日报教育工作室首席专家 佘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