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并领导的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100年栉风沐雨,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勇当先锋,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华章。
厦门综合广播推出系列报道“百年五四 我正青春”,展现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在追梦中绽放青春风采,在创新中书写多彩人生。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广大青年在关键时刻
能站出来、敢扛责任
促防控、搞建设、抢生产、保运输
在奉献中
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
跑好历史交给新时代青年的接力棒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办主任、团委副书记朱珊娜,在疫情暴发后带头驻点医院20多天,主动请缨到一线开展志愿服务近50次,成立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5支,号召青年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截至目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员青年驻守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人数400多名,驰援武汉17名,全院2000多名青年参与支援分餐、核酸采样、预检分诊、维持秩序等志愿服务。

近日,共青团中央授予朱珊娜“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1990年出生的秦志远是一名男护士,一毕业就进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承担护理工作。
秦志远告诉记者,他爷爷叫秦德高,曾是第四野战军的一名军人,1949年参加了解放武汉的战役。
71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秦志远第一时间报名请缨增援武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市广大青年冲锋在前、不畏艰险,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奋战在医疗救护、物资保障、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书写当代青年不惧奉献的青春底色。
如果给你一年的时间 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你会选择做什么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
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支教
厦门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由22名队员组成,分别服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隆德县和彭阳县。
2021年7月,他们从南国海滨奔赴西北大地,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作为首批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团队和“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重要成员,从1999年开始,在23年的时间里,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有323名支教队员扎根宁夏,谱写不一样的青春之歌。

一代又一代充满激情、信仰和希望的年轻人,让厦大学子的青春力量在西北大地绽放。
他们不仅用知识与爱为当地孩子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也为自己的青春擦亮了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