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地方媒体 >> 正文
厦门晚报:本科生5413 研究生7583 厦大迎接13745名新生,不同学院首次联合迎新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6日 来源:厦门晚报

■每个新生都有学长对接。

■新生报到现场。

新生感受博饼文化。

今明两天,厦大新生报到。据厦大学生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厦大2022年新生一共13745人,其中本科新生5413人,研究生新生7583人,另有少数民族预科生等。今天本科生报到,明天研究生报到。跟往年不同,今年,厦大在本科生中推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涉及八个大类16个学院,不同学院首次联合迎新,对学院之间的合作是一次考验。

提早迎新

年龄最小的本科生15岁

为了让新生早日融入校园生活,厦大的新生入学教育在新生入学前就已经开展了,大部分新生在注册前就完成了学校设置的学习模块,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入学适应教育、校史校情和校规校纪教育等。很多学院在开学前还组织了在线的新生家长说明会。前期,各单位还建立了新生联络群,为新生配备一对一志愿者,对接联系新生等事宜。

据悉,今年厦大新生中,年龄最小的本科生15岁,有4位研究生新生是60后。

温暖迎新

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记者注意到,在厦大自钦楼迎新指挥部,有一个迎新指数大屏幕,上面有实时已到校人数、不同学院报到情况、学生来自哪里等大数据。

工作人员介绍,上午9点到下午2点是新生入校比较多的时间段,厦大会在这个时间段加强人员安排,做好新生入学相关服务。

厦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林老师介绍,学校提前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时给家庭困难学生送去关心慰问,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让每个贫困新生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温暖。

资助手册随录取通知书寄到每个新生的手中,手册里包含给经济困难新生的一封信,介绍厦大对困难新生的资助体系等内容。据统计,目前厦大本科新生中办理线上绿色通道的学生有1109人。

【新生心声】

毛烨:

学长的祝福特别有意义

毛烨是艺术学院新生,湖南人,学的是大提琴专业。在艺术学院新生报到点,他抽到一张属于自己的学长寄语,上面写着:准备好迎接只属于你的大学生活了吗?开始新的旅程吧!

毛烨说,看到这句话,他感到心花怒放,觉得这份祝福特别有意义。“我对厦大心仪已久,11岁时,我就跟随父母来过厦大,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考厦大。”

毛烨说,来厦大前,专门与他对接的学长志愿者就联络他了。“学长8月份就跟我联系了,告诉我注意事项、进校后的流程,到厦大后,还帮我搬行李。以后我也要做迎新志愿者,将厦大的这份温暖传承下去。”

王冰慧:

厦大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王冰慧来自河南濮阳,是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新生。昨天,跟着爸爸飞抵厦门。上午,她就迫不及待来到厦大报到。

“我很喜欢厦门,海边的空气很好。我现在还没有确定专业,等我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决定。”王冰慧说,“厦大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学长学姐都非常热情,我迫不及待想在学校里开启新生活了。”

【花絮】

带着布娃娃 背着大提琴

“我把布娃娃也带过来了!”来自莆田的新生陈亦萍是厦大新闻传播学院新生,报到时,她带着一个行李箱和三个大包,大包小包的,满头大汗。“都是床垫和被子,这还是我极力劝阻妈妈别再装之后的结果。”陈亦萍说,除了床上用品,她还在行李箱里装了一个小熊布娃娃,“从小到大,它都没离开过我,出去旅游也会带着。”

很快,一名学姐拖来一辆手推车,帮陈亦萍把几大包行李搬上车。

除了带日常生活用品,携带数码产品的新生也不在少数。就读电影学院的新生陈静怡带了一台单反相机,她说:“专业可能会用到,这是我最贵的家当了。”

就读于音乐系的新生有不少人携带乐器报到,就读大提琴系的新生张维奇背着一个大提琴包走在校园里,“一路上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把琴摔坏了。”她说。

(文/记者 吴笛 兰云丝 图/刘东华)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