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境外媒体 >> 正文
亚洲电视新闻:厦大学子元宵欢聚《亚视》 跨界交流共话媒体转型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2日 来源:亚洲电视新闻

在这个象征团圆与希望的乙巳蛇年元宵佳节,20名来自中国厦门大学的师生不远千里,走进马来西亚《亚洲电视新闻》,为新春的尾声增添一抹别样的热闹。此次跨国交流,双方围绕新闻媒体的转型挑战与机遇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新时代传媒的发展方向。

中国厦门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苏俊斌博士于2月12日(星期三)率领20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涵盖新闻学、中文教育、法学以及柔性电子等理工科专业,走访《亚洲电视新闻》,与团队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一行人获得《亚洲电视新闻》执行总编辑李碧姗、副执行编辑潘瑞源以及新闻团队等人接待。

中国厦门大学师生与《亚洲电视新闻》团队展开深入交流,共话媒体转型与发展现状。右起为苏俊斌博士及李碧姗。(图:亚视新闻)

在双方交流过程中,在新闻媒体界打滚多年的苏俊斌博士特别强调,在新媒体与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新闻业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我特别选择在这一天与马来西亚的同行们见面,除了交流与学习,还期待在未来与马来西亚新闻界加强合作,特别是围绕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传统新闻业的转型之路。”

“传统广播电视业在当代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这一挑战主要源于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播)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娱乐和体育节目通常是免费向观众开放,通过广告获取收入。然而,随着互联网2.0(Web 2.0)带来的新型传播方式,产生了强烈的替代效应,导致传统广告的收入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这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难题。”

《亚洲电视新闻》副总编辑潘瑞源(右)向中国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团委副书记柯秋梦介绍剪辑部工作范畴。(图:亚视新闻)

对此,不少传统媒体已逐步朝向新媒体转型,转战网络平台,其中就包括《亚洲电视新闻》。来自厦门大学的学生对于《亚洲电视新闻》的转型与创新表示高度赞赏。厦门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平台博士研究生龚洪麟就表示,新媒体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吸引观众,而《亚洲电视新闻》在转型过程中,个性化的Shorts(短视频)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同样来自厦门大学的创意与创新学系本科生张珂菡提到,媒体呈现和内容布局的创新尤为重要。“如果想吸引广泛受众,封面和标题很重要,排版可以更具创意,整体风格应年轻化、富有活力。”

中国厦门大学大专生与《亚洲电视新闻》记者罗颖悦(右)交流大马当代媒体现状。(图:亚视新闻)

赞叹内容多变有趣 厦大积极探索双边合作

不光如此,他们认为《亚洲电视新闻》在落地马来西亚,并且逐步向新媒体转型后,除了改革新闻呈现,视频内容和实体活动的创新,也使其更具吸引力。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硕士张紫萱则表示:“我觉得《亚洲电视》的节目非常多元化,尤其是‘亚洲小姐’和‘亚洲先生’这些节目,深受我们青年学生喜爱。它们不仅推动了我们对美的认知,也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厦门大学师生参观《亚洲电视新闻》临时摄影棚,并探讨当今媒体营运挑战。(图:亚视新闻)

在一层层走访《亚洲电视》各大部门后,厦门大学的师生对《亚视新闻》以及马来西亚媒体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此次交流不仅促进了文化与学术的互动,也为未来的中马媒体合作搭建了桥梁。

交流活动的最后,厦门大学也热情邀请《亚视新闻》团队亲赴中国厦门大学,进一步探讨更加广阔的合作机会,携手共创媒体行业的新篇章。

(作者 覃祖鸿 杨智豪)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