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主办、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承办的印尼官员和大学校长汉语教材培训班在厦门大学开班。开班仪式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副院长吕子玄主持,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主任、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教授出席开班仪式并发表讲话,43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政府官员和大学校长参加了开班仪式。
郑院长在致辞中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厦门大学创办于1921年,作为一所坐落于中国南方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与东南亚各国素来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渊源,尤其是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友好为己任的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在东南亚汉语教学界更是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声誉。海外教育学院自1956年创办以来,为海外众多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汉语人才。其中,仅印度尼西亚学生已达一万多名,他们既是厦门大学的学子更是中印两国的宝贵财富。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回国后成为当地的精英,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印尼的传播与延续,促进了中印两国的友好往来。
郑院长在介绍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时说,基地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汉语师资培训和国别化汉语教材的开发与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师资培训方面,南方基地几年来先后培训了5000多名国际汉语教师及管理人员(包括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公派教师、志愿者教师、外国本土汉语教师、教育官员和中小学校长等),成为中国现有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中规模最大的教材教师培训基地。仅2012年,南方基地将培训来自印尼、泰国、柬埔寨、菲律宾、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本土汉语教师与教育官员以及国内外派汉语教师与志愿者共计2000多人。明年,基地将预计承担超过10000人的培训任务。国别化教材开发方面,基地先后开发了面向印尼、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本土化汉语教材。目前印尼公立高中指定使用的汉语教材——《华语》正是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陈荣岚教授主编的。去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印尼期间,将该教材赠与印尼阿拉扎大学。
此次培训为期7天,郑院长说,培训时间虽然短暂,然而培训只是在座各位与厦门大学情谊缘分的开始。他希望培训期间,在座各位在交流汉语教学经验的同时,更多地分享印度尼西亚在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信息,成为中印两国友好往来的使者。他也希望各位在将来再次来到厦门大学,期待今后更密切深入的联系与合作。
印度尼西亚占碑省教育委员Mukhtar Latip先生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对南方基地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表示感激。他说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都是大学校长、政府官员,大家都希望能为汉语和中华文化在印尼的传播做出一些贡献。他指出华语在印尼是除了英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华人在印尼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印尼人赞叹中国的经济、向往中国的文化,因此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教师来到印尼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印尼学生到中国攻读各类学位,并希望今后展开更多交流。
印尼亚齐华文教育协调机构主任Abdul Rani Usman先生说印度尼西亚有很多华人,但是他们却不会说汉语,他们渴望到中国学纯正的汉语。他希望中国政府能提供更多的奖学金促进更多优秀的印尼学生来中国学习。
此次教材培训班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主办、南方基地承办,参加培训的学员主要由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和印尼高校推荐。培训旨在使印尼政府机构的高级官员和高等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深入了解当代前沿汉语教材、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印尼本土地区的汉语推广,促进中印教育、文化的交流往来。
(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 洪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