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鼓浪屿龙头路雨中的伞下情缘,是“摄影”定格的浪漫音符;一只卢旺达干枯的小手,是“摄影”对乌干达残酷旱灾的真实记录;一个“彭走董来”的华丽转身,是“摄影”对“香港回归”的历史见证;一位被火灼伤的越南小女孩的痛苦奔跑,是“摄影”对对和平的呼唤、战争的控诉……历史的痕迹,记忆的复刻,一张张泛黄的黑白影像,引领着我们自由穿行于古今的时空隧道,一阵欢笑,一阵叹息。
3月23日晚7点,厦门大学第五期团学宣传思想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的首场讲座在嘉四103教室火热开讲。曾获“中国最佳摄影师金奖”的资深摄影人,新闻传播学院李世雄老师与来自校院两级学生组织的70余名宣传骨干一同分享了他对摄影的理解和感悟。
讲座中,李世雄一再强调摄影应该淡化专业概念、提升摄影观念。他认为,“比起如诗如画的照片,那些有思想、有内涵的摄影作品,更能反映历史的深度,更具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期间,李老师结合业界摄影的经典案例及个人作品,如数家珍地向大家传授了新闻摄影的“五字经”——“新、真、活、情、意”。他更从照片新闻、照片报道、照片故事及照片评论等四个不同层面,逐层剖析这四种新闻摄影表现形式及其不同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意义。李老师鼓励大家多想、多练,充分享受摄影的乐趣,做快乐的“识相”之人。
在“读图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校园媒体记者对新闻摄影这一极具表现力的媒体却并不熟悉,新闻摄影仍停留在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的起步阶段,经常错失精彩的新闻瞬间。将新闻摄影作为必修课程是培训班自开办以来的第一次,也反映了校园媒体人对掌握多种媒体方式,深入探索校园新闻报道规律的热切需求。
厦门大学团学宣传思想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由校团委主办,厦大青年宣传中心承办,自开办以来,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培训班一直以“培养校园宣传骨干、促进校园媒体人交流”为宗旨,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校园媒体人学习、交流的平台。本次培训班于3月23日中午在学生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厅正式开班,学员由来自校、院两级学生组织的70名团学宣传骨干组成。在为期两周的培训中,将采用理论讲授、媒体论坛、采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本次培训还将邀请到我校新闻传播学院赵振祥教授、叶虎副教授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学员讲授新闻写作、新闻采访的理论与实务,同时还邀请到《法制日报》记者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媒体人与学员畅谈工作体会。培训结束后,优秀学员还有机会参与到社会访谈的实战训练中。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黄欣 张籍 陈淑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