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院部新闻 >> 正文
环境与生态学院开展“科技与生态”主题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来源:环境与生态学院

4月13日,环境与生态学院卓越班师生23人赴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达)与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虎伯寮保护区)开展为期一天的“科技与生态”主题研学活动。师生一行深入企业,学习“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如何推进环境社会治理(ESG)创新发展,感受亚热带雨林的生态魅力,了解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企业+自然”双场景实践,助力学生理解科技创新与生态平衡协同发展的现实路径。

解码光电科技

晨光熹微中,研学团队首站抵达友达。作为全球领先的光电技术企业,友达不仅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更在文化传承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情怀与担当。

友达人力资源部经理林丽松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林丽松详细介绍了友达的发展历程及企业ESG战略。友达以“永续经营”为核心理念,确立了智能出行(Mobility Solution)、显示科技(Display)和垂直领域(Vertical Solution)三大支柱,依托显示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拓展多元场域应用解决方案。友达坚信企业永续发展需兼顾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平衡,通过自上而下的ESG治理机构,在公司治理、环境永续、科普教育、文化保存、社会参与及友善职场等方面持续投入,积极与利害关系人互动,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研学团队在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合影

步入友达企业展厅,林丽松向师生们逐一展示了前沿显示技术的魅力:从4K/8K超高清电视屏,到压感触控技术精准还原真实笔触的21.5寸专业手绘屏;从防蓝光的电竞曲面屏与超宽带鱼屏,到高度整合核心显示技术及感测元件打造的“智能座舱”,为驾驶与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交互体验。每一项技术成果都彰显着友达在显示领域的创新实力,以及对未来科技生活的深刻洞察。

林丽松讲解车用控制面板

活动尾声,林丽松带师生们踏入了友达现代厂区内的闽南聚落——山头村,这里以“原迹、原样、原位”的理念完整保留着历史原貌。一踏入村口,那面布满鱼鳞状图案的花岗岩墙便映入眼帘,林丽松为师生们细细解读每一处古厝背后的故事,让师生们得以窥见闽南地区百年的沧桑变迁与文化传承。厅堂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农业器具;厅堂两侧的厢房里,影像记录将山头村的往昔一一呈现;一侧厢房里所展示的多尊风狮爷,造型不同,承载着闽南人的朴素信仰。

林丽松讲解山头村

探秘雨林秘境

下午,研学团队转战虎伯寮保护区(乐土南亚热带雨林)。这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孕育了漳州市南靖县境内遐迩闻名的南亚热带雨林群落,被誉为“南方的小西双版纳”,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

班主任杨盛昌亲任导览,带领同学们穿行于层叠交错的森林中。桫椤、闽楠等濒危植物隐现于林间。杨盛昌为同学们详解“风水林”的传统智慧,并表示这种"以文化信仰守护生态本底"的智慧,为当代生态修复提供了文化驱动力新思路。一路上,扁担藤、猴耳环、润楠、红锥、沉水樟、桫椤、金毛狗、福建观音座莲等植物依次呈现,杨盛昌如数家珍,带同学们辨认其形态特征,讲解植物结构层次复杂,高大的板状根、粗壮的木质藤本、神奇的绞杀现象、奇妙的滴水叶尖、罕见的老茎生花等现象异彩纷呈,繁多的附生兰科和蕨类植物构成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揭开雨林的神秘面纱。杨盛昌还分享了当年在此生产实习的故事,让这片雨林不仅成为探索自然奥秘的课堂,更化作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同学们在惊叹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研学团队在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影

研学团队穿越亚热带雨林体验生物多样性

此次“科技与生态”主题研学活动,通过企业参观与自然保护区探秘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科技创新的魅力,更深刻理解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活动不仅深化了产学研融合,还为学生提供了理解科技创新与生态平衡协同发展的实践范本,助力培养兼具科研素养与生态责任的新时代人才。

(环境与生态学院 文/项治 图/兰金莲、闫俊美)

【责任编辑:谢晨馨】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