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实施“博学至善”行动,拓宽博士研究生学术视野,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交流平台,4月26日下午,厦门大学“南强优博计划·AcaBar”学术活动第二期在翔安校区海洋与地球学院咖啡厅举办。本次活动以“AI驱动的学科融合浪潮——从‘知识孤岛’到‘学术大陆’”为主题,来自公共卫生学院、能源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育研究院、哲学系等17个学院(研究院、直属系)的40余名博士研究生参加活动。本次学术活动由研究生院指导,“南强优博计划”博士生活动管理团队筹备组织。

活动开始,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公室唐苗老师向参会博士研究生介绍了我校“南强优博计划”的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并介绍研究生院面向博士生设置的“田野调查基金”“出国(境)访学、参会、实习实践”等项目,鼓励参会同学充分利用我校平台机会,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素养提升。
在自我介绍环节,参会同学互相分享各自的研究课题及人工智能在科研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通过共同话题迅速熟络。在博士生代表分享环节,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尤伟鑫详细介绍了AI大模型在文献阅读、实验设计、论文撰写、课题调研等方面的应用技巧与优势,如利用其高效总结文献要点、优化实验流程、辅助代码报错处理等功能,同时也提醒同学们注意AI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学术诚信问题。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江莹聚焦自己课题组的Micro LED领域,分享了如何借助AI搭建芯片结构数据库、预测芯片性能、筛选优化工艺参数,实现从经验试错到智能研发的转变,为同学们展示了AI在硬核科技领域助力科研突破的实践案例。电影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袁铭泽从人文社科视角出发,阐述了AI在电影修复、剧本创作等方面的应用和局限性,强调艺术创作中人类情感与审美体验的不可替代性,同时提出可利用AI进行档案收集整理等辅助性工作。

在自由讨论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提问、分享观点,围绕科研课题合作、AI技术在不同学科的适用边界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参会同学纷纷表示通过与其他学科同学交流,拓宽了学术视野,对AI赋能学术研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厦门大学“南强优博计划·AcaBar”学术活动将继续秉持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的宗旨,为博士生打造更多优质交流平台。
(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