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至18日,由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主办的“嘉庚”号科考船开放日活动在马来西亚巴生港Boustead邮轮中心顺利举行。作为厦门大学2019年“海丝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开放日融合了海洋科普与海洋文化,是中国科考船首次面向马来西亚公众免费开放。活动吸引了马来西亚多所大中学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近千名参访者。

开放日期间,“海丝学堂”及合作单位的近百名师生志愿者在船上引导、介绍船体情况、科普海洋知识,展示“嘉庚”号科考船科研设备、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为络绎不绝的参访者奉上了一场深蓝科普盛宴。活动通过实验室开放、随处可见的展览、滚动播放的科普视频和趣味互动向公众宣传海洋文化,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同时,公众还可通过近距离感受船上搭载的高性能声学探测设备和海洋观测设备等各类高尖端仪器了解海洋科学,从而进一步认识海洋、了解科学并树立海洋保护意识。

此次活动获得了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等合作单位的积极配合。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代表、马来西亚首相对华特使办公室、马中商务理事会代表、华人华侨代表、留学生代表,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校长Dato’ Dr. Nor Aieni Hj Mokhtar一行、马来亚大学一行等先后参观了科考船。马来西亚分校校长王瑞芳、海洋与地球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碧娇、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副院长陈明茹等全程参加了开放日活动。

“嘉庚”号科考船在历经12天的海上科学考察之后,于8月15日傍晚成功靠港马来西亚。此次“嘉庚”号到访马来西亚,是执行厦门大学第二届“海丝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来自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的28名师生顺利完成了“海丝学堂”第二航段“三亚-马来西亚”航线的科考实习任务,海洋与地球学院程鹏教授担任本航段首席科学家。
今年是“海丝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第二年,依托“嘉庚”号执行“厦门-三亚-马来西亚-厦门”航线的海上科学实践,使海洋本科的科研实践能力由近海跃升至深海大洋,实训范围由境内拓展至东南亚,参加人员由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学生涵盖至全校及马来西亚著名高校乃至社会贤达人士。以“海上厦大”之名,推行中国海洋科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锻造享誉海内外的海洋科学综合实践平台。这一平台将成为连接厦门大学本部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两个校区的重要纽带与交流平台,并有效支撑依托厦门大学海洋学科优势建立的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办学实力。
作为“海丝学堂”及开放日活动的搭载主体,这艘以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命名的科考船设计水平可比肩世界同级别科考船,具有“洁净、安静、通用、绿色”等特点,在设计理念与技术方案上,率先实践了多项国内技术创新。自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这艘配备了最先进科学仪器的多功能科考船已经在不同海域进行了20多个航次的科学考察。此次抵达马来西亚也是“嘉庚”号运行以来首次停靠国外港口。
结束为期2天的开放日活动,“嘉庚”号科考船于8月19日傍晚从马来西亚起航返回厦门,沿途执行“海丝学堂”第三航段任务,来自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国-东盟海洋学院、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的32名师生将随船共同探索海洋。

未来,“海丝学堂”将进一步组织连接厦门大学地学部和中国-东盟海洋学院之间的教学科研航次,承担多学科海上综合考察任务,开展海洋科研和教学实习以及开放、合作的海洋科学教育访问等活动。
(海洋与地球学院 文\翁晨希 图\杨位迪)
责任编辑: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