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上午,201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建南大会堂举行。校领导张彦、朱崇实、赖虹凯、杨斌、邬大光、詹心丽,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校党委常委刘祖国、校长助理邱伟杰,机关部处负责人,学院(研究院)党政领导,师生员工代表参加开学典礼。校党委副书记林东伟主持典礼。

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校长朱崇实首先致辞,向4785名2016级研究生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向新生的家长和师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希望新生们要胸怀理想、学习创新、珍惜健康。
朱崇实向新生们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及其展现的伟大精神,勉励同学们以长征英雄们为榜样,怀着为自己争取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家人争取更加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而刻苦学习,不虚度光阴、碌碌无为,在厦门大学把自己锤炼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
朱崇实说,研究生的学习要以“研究”当头。学什么,就是要学习创新,不但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有批判的精神,敢于质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而且要培养自己创新的能力,像胡适先生那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既要有求新的精神,更要有求实的态度。在学习方法上,要脑手并用,理论结合实际,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朱崇实指出,研究生要承受学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要圆满完成学业,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式。希望新生们劳逸结合,不仅在实验室和图书馆,而且要在运动场和咖啡厅。在咖啡厅放松身心,与好友愉快交谈,在运动场坚持锻炼身体,牢牢记住“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三句话。

研究生导师代表张云武教授希望新生们要有自己合理的人生规划与目标定位,并为之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要勤奋、坚持,勇于面对挫折,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工作关系,懂得与导师、与同学、与合作者进行富有成效的沟通和探讨,要珍惜健康、保持健康,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面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活。
老生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生娄澜围绕“研究生的方向在哪里,怎么才能不迷茫”这一问题,用“渔、樵、耕、读”四个字与大家交流了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体会。她说,作为研究生,要尽快转变角色,转变思维方式,懂得批判地接受知识,批判地思考问题,学会研究生应有的学习方法。要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更要身体力行、勤于实践。她希望新生们能够珍惜健康,强健体魄,能够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静心阅读经典。
新生代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硕士生陈泓从自己参加厦大组织的夏令营,从而爱上厦大谈起,表示,爱上厦大,并不止于学校对学生的好,更在于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他希望自己以及所有研究生新生能胸怀理想,不忘学术初心,专心致志,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走好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开学典礼在激昂的校歌中落下帷幕。
(文\陈浪 图\庄华)
附:
校长朱崇实在厦门大学201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201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今年,厦门大学共招收研究生4785位,其中硕士研究生3945位,博士研究生840位。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厦门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2016级全体研究生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欢迎你们来到厦门大学,祝贺你们成为厦门大学这个大家庭中新的一员!与此同时,我要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培养、关怀、支持和帮助你们的父母、师长及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多年来对你们的培养和帮助!
亲爱的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我们今天的开学典礼也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我十分高兴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跟这么多的同学们一起相聚,这样的机会在大学里是不多的,因此,我十分珍惜这样的一个机会,我要借此机会给同学们提几点期望:
首先,我期望同学们要胸怀理想。在座的各位都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或者说,将要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精英的一个特征,就是有远大的理想。理想是目标,是动力。如果没有理想,你们会迷失方向,会迷失自己的人生道路。理想是实在的,不是空洞的;理想是有价值的,但不是功利的;理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但是,小可以汇成大,近可以通达远。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长征的英雄们永远是我们追求理想的榜样。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历时两年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长征开始时,总共有30多万的将士走上长征之路,到最后会师的时候,只剩下3万人,有将近30万的将士倒在长征路上。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次人类抗击自己的命运,为自己争取解放、自由,反对剥削、压迫,追求幸福、美好的一次史无前例的抗争。这些将士们,在出发时候的年纪,绝大多数跟在座的各位年龄相仿,有的可能比你们还要年轻,他们为什么能够义无反顾的走上这样一条路?就因为他们有理想。他们的理想可能很朴素、很简单,有的只想能够有一亩地,有的只想能够有一间房。许多红军女将士为什么走上这条路?因为她们不想被像畜生一样卖给人家做童养媳,他们要争取自主,争取自由。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个理想,汇成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那就是不能有剥削,不要有压迫,我们要民主,我们要自由,我们要平等,我们要解放。正是秉持着这样一个理想,这3万多的将士,成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3年后,就是靠着这些星星之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长征精神时说,革命的理想高于天,这是长征精神最宝贵的内涵,凭着这样的一个理想,我们胜利了。因此,我要由衷地期盼在座的各位都要有自己的理想,要怀着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家人争取一个更加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而刻苦学习,千万不要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要珍惜你们的每分每秒,在厦门大学把自己锤炼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
其次,我期望同学们要学习创新。研究生,“研究”二字当头,学什么?就是要学习创新。陈嘉庚在创办厦门大学之初,定下了“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这三句话,今天还是厦门大学追求的目标,还是学校的办学宗旨。能不能实现这样的宗旨,就要看各位能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何学习创新?首先,要培养自己创新的思维,要有批判精神,敢于质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其次,单有创新思维还不够,还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有能力才能把愿望和思维变成现实。胡适先生在10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中提倡,做学问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的这个思想在今天还是有价值的:既要有求新的精神,更要有求实的态度,要把思维和能力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的方法上,要脑手并用,理论不能脱离实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Mind and Hand’告诉我们,既要能够动脑,又要能够动手。麻省理工的校训,实际上道出了一流人才要怎么培养,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要怎么实现自己的目标的道理。因此,我由衷地希望在座的各位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第三,我期望同学们要珍惜健康。研究生要承受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今年的研究生,年纪最小的仅仅18岁,最大的已经56岁。不论是年纪最小的还是年纪最大的,你们都面临着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56岁,毫无疑问要养家糊口;18岁,也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钱了。在这样一个双重压力下,你们要特别珍惜自己的健康。在多年前,厦门大学做过一个调查表明,在大学里,到了研究生阶段,同学们的体能急剧下降,甚至有人爬5层楼都喘,爬了7层楼就不想再动了,这样的体能状态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的。因此,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式,我由衷地期望同学们劳逸结合,你们既要在实验室、图书馆,同时也要到运动场、咖啡厅。在这里,我要由衷地推荐大家多到运动场和咖啡厅:在咖啡厅里一个人静静坐一会儿,静静地想一想,让身心放松放松,如果能有几个好朋友坐着一块聊一聊,天南海北,那就更好了,会让你感到快乐和舒适。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厦门大学在每个运动场都高高挂着的一幅标语,希望大家都记着这样三句话,这是学校,也是你们的父母对你们的期望。
同学们,朋友们!你们即将开始在厦门大学的新生活,我衷心祝愿你们在这美丽的校园度过一段你们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最快乐的时光!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