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坚持把开放办学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努力提升国际及区域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和实效,逐渐将国际化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全过程。
成立于2005年的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参照世界著名的“海牙国际法高等研究院”,每年举办为期三周的暑期国际法学术讲座,邀请世界一流的国际法专家、学者授课。如今,研究院每年均吸引约30个国家及中国大陆地区、港澳台地区的100多名学员参加,产生广泛国际学术影响,成为我校国际法学科国际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依托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等平台的建设,国际法学科国际化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学院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院、亚非法律谘商组织等开展深入学术交流合作。学院在国际经济法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模式”许多方面做出积极探索,课程之外,学生们还通过参加国际竞赛与实习加强国际交流,获包括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世界冠军、Willem C. Vis国际商事仲裁庭辩论赛最佳书状、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冠军和最佳辩手等在内的多项优异成绩。
2010年,厦门大学法学院入选由联合国贸发会议主持遴选的“国际投资法研究领航法学院15强”,是中国大陆惟一入选的法学院。
国际法学科的国际化建设是我校加强人才培养国际化、促进优势学科接轨国际前沿的一个缩影。目前我校一批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自然科学领域,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物理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数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也已接近ESI世界前1%。在人文社科领域,会计学在“杨伯翰大学全球大学会计学科排名”中名列中国大陆第1位,管理学院于2011年通过AMBA国际认证,为MBA/EMBA项目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化奠定基础……
截止2012年12月,我校已与254个国境外高校机构和科研院所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已经与29所世界排名前200的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人才、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实质性合作;已经建立及参与包括“全球八校联盟”、欧盟“伊拉斯莫斯项目”、全球工程教育交流联盟(GE3)、东盟大学联盟、环黄海大学联盟等多样化的国际及区域教育交流合作项目。
依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目前,学校建成“表面物理化学与生物物理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细胞应激生物学”、“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4个高水平创新引智基地,以强有力措施吸引高水平海外人才,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的丰富,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研合作明显推进。学校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的实验室,比如与英国赫尔大学共建的物流研究中心、与美国特拉华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共建的近海海洋研究和管理联合研究所、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合作共建的生物炼制联合实验室等进一步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加强学校科研骨干与国外同行交流合作,推动科研水平深入发展。
学术交流活动大幅增加。学校每年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举办讲座,报告世界学科最新研究进展。九十周年校庆期间,共有国(境)外73所高校222位嘉宾来校参加活动,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0人。国际学术会议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层次越来越高。2012年,依托学科的优势和相关学者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学校和学院共承办国际学术会议54场、海峡两岸学术会议21场;举办国境外专家、教授讲座935场。
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加大力度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拓宽渠道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出国(境)研修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教师出国(境)交流和访学人数大幅增加,从2007的541人,上升到2012年1360人,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学校积极探索中外联合办学的新机制、新模式,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与美国特拉华大学、与都柏林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换生项目和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以2012年为例,学校共派出近1000多名学生通过校际交流和院际交流渠道到境外高校学习和交流,极大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2013年2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合作协议书签字仪式举行,标志着我校马来西亚校区建设进入实质性的筹建阶段,首开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办分校先河。分校计划于2015年招收首批学生。
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比赛,在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规划设计大赛等各种赛场上,厦大学子与国际名校学子同台竞技毫不逊色,获得奖励数百项,例如“八校联盟”国际数学竞赛特等奖、UI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大奖、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银奖、会计系多名学生获ACCA全球考试大陆第一……
学生“走出去”的同时还“招进来”。学校在法律、化学、经济、生物、海洋、国际关系等学科领域11个专业推出全英文授课的国际硕士项目,招收优秀留学生。按国家留学基金委年度数据统计,2012年我校长短期来华留学生总数已经达到4209人次。2012年,我校获批成立“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在出国留学行前培训和研究工作等方面先行先试。
凭借特殊的区位和人文教育资源优势,我校与台港澳地区高校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台港澳交流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到2012年底,我校已与台港澳地区37所高校签订交流合作协议,院级层面的各类交流合作协议60个。我校设立的“台北研究室”,是大陆涉台研究机构在台湾设立的首家研究基地,为大规模、制度化的派遣师生赴台驻点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校是祖国大陆开展对台学术文化交流最活跃的高校之一。
学校还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以孔子学院为平台,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2006年11月揭牌成立的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是我校参与共建的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短短几年时间,我校已有15所孔子学院“走进”亚、非、欧、北美、南美五大洲。各孔子学院在开设汉语课程、推广中国特色文化、研发“本土化”教材、培训本土化教师、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等方面成绩明显。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等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2008年,我校获准建设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进一步为全球孔子学院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赖炜芳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