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主陈嘉庚先生在建校之初就立下“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期望我校“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我校始终致力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营造良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环境。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年度录取人数从2010年的62人上升至2020年的127人;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数从2015年的1个增加至2020年的9个,项目的国外合作单位总数由1家增加至23家;全年来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从2010年的371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776人次;英文授课国际研究生专业从第一批的7个到2020年的63个。这一组组数据是我校近十年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取得长足进步的生动写照。
拓宽国际交流渠道
学校深入开展与世界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已与境外24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相继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拉华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麦考瑞大学等签署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为我校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提供多样化选择。学校充分利用“第三学期”,每年邀请近百位境外专家学者为研究生们开设课程和讲座,让同学们“足不出校园”亦能感知学科前沿发展。

(2019年数学科学学院邀请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教授Christine Laurent开设短学期课程,供图:数学科学学院)
同时,积极组织校内单位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为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提供重要支持。
每年,还有许多研究生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促进汉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中外友好交往贡献力量,也在实践中丰富自身的职业经历,强化专业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获得我校2017年厦大“十佳”志愿者称号的李赟天同学在土耳其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期间参加“‘穿西装,戴斗笠’中国文化进校园”活动,供图:李赟天同学)
我校2020届博士毕业生苏剑钟在被问起当年赴美国的留学经历时,感慨不已。早在研究生入学之初,他常常听到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出国留学经历,不禁也期待自己能有机会走出国门,亲身体验在国际学术舞台中历练和提升自我的感受。当他得知我校与美国特拉华大学合作开展海洋学双博士学位项目时,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几年的国外学习经历,对他顺利完成博士学业以及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产生重要影响。
完善国际交流资助体系
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引领下,我校一方面加大力度鼓励在校生申请各类国家公派项目,一方面积极筹集资金设立“出国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项目”和“国(境)外访学计划”,资助博士生赴国(境)外参会、访学,坚持在开放合作中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
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于2019年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研究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免除他们参加实习实践的后顾之忧,助力提高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2019年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肖舒文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实习,供图:肖舒文同学)
打造来华留学教育品牌
Perry Ackon来自加纳,今年是他在厦大学习的第5个年头。他当时选择来中国留学,是因为他相信这将促进他的专业实力更上一层楼。而他青睐厦大的一个原因,是这里开设了他心仪的英文授课法学研究生专业。在这里,他受益于优秀的师资团队、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和导师的悉心指导。他说,毕业后想继续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留在厦门开展博士后研究或从事教育行业。
我校有着良好的留学生教育传统,于1981年开始接收来华留学生。我国第一个外籍海洋学博士和会计学博士就在这里诞生。2007年,学校启动全英文授课国际硕士项目建设,校领导亲自动员6个学院参与,采取划拨启动经费等配套措施,实现我校英文授课项目零的突破。
一直以来,我校不断夯实英文授课项目基础,精心打造来华留学教育品牌。现有21个学院(研究院)共开设63个英文授课的国际硕士项目、博士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一级学科和南洋研究、高教研究、海洋事务等特色研究领域,成为一张吸引优质国际生源的烫金名片。

(学生上课场景,供图:经济学科国际硕博士项目)
“以生为本”贯穿始终
为引导研究生尽早做好学业规划和留学准备,学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宣介工作。以2019年为例,研究生院共举办5场留学项目宣讲活动,累计参会人数近1150人次。除重视项目宣介外,学校逐步优化研究生申请出国(境)参加学术交流资助的流程,改用“随时申请、即时受理”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

(2019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选培部的项目主管刘大伟和曹昆应邀来校召开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宣讲会,供图:研究生院)
刚结束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联合培养后回国的乐入榕同学说,他就是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宣讲会,对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段留学经历让他有机会体 验在世界知名大学的学习科研生活,除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献资料丰富了毕业论文内容外,还使他树立了毕业后出国继续深造进行博士后研究的目标。

(我校外文学院2017级博士生乐入榕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习一年,供图:乐入榕同学)
学校编译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不断完善研究生院英文网站和信息系统,方便国际学生查阅研究生教育相关规定和在线办理相关业务。针对国际学生在汉语基础、汉语学习目标存在差异的情况,学校全面改革国际学生的汉语课程,实施分类分级教学,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提高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中国概况》课程建设,汇聚来自人文学院、外文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等多个培养单位的优秀师资,分别为国际学生讲授中国文化、社会、法律和建筑等专题,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和认同。
忙碌的学习之余,缤纷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国际学生的留学生活,搭建中外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校园内定期举办的“中国日”文化节上,同学们在观看“文化荟萃联欢表演”和参加“文化互动游园体验”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经济学科国际硕博士项目每年秋季学期举办“中国文化移动课堂”活动,带领经济学科的国际研究生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访知名企业、进博物馆、探古村落、走茶园、做陶瓷、学白鹤拳等等,让他们身临其境领略中华文化风采和改革开放成果。

(“中国文化移动课堂”活动合影,供图:经济学科国际硕博士项目)
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是服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重大战略的需要。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将继续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厦大智慧,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厦大力量。
(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