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下午,作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35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艺术学院特邀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小纲教授,在我校科学艺术中心举办南强学术讲座《中国当代音乐创作漫谈》。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林东伟、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唐晓燕、厦门爱乐乐团团长方翊、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臧艺兵、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元杰、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赵艳方等领导嘉宾参加了活动。此次讲座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和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专业硕士中心联合主办。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舒华主持了本场讲座。讲座开始前,林东伟授予叶小纲教授南强学术讲座纪念牌,对叶小纲教授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叶小纲教授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进行音乐创作的经历和经验。叶小纲教授表示:创作是社会期望的一个反映,不管你属于社会的哪一个阶层,只要把自己内心的期望值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你的作品就会留下来。叶小纲教授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当代青年学生一个参照: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问题,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挑战更大,所以每个人都眼想清楚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

讲座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的同学演奏了叶小纲教授创作的古筝曲《林泉》,该曲作于2001年,它将中国传统审美特质与现代技法相结合,展现了作曲家优雅的音乐气质。叶小纲教授说,《林泉》中有很多停顿,这种停顿表达了自己的心境,还会给听者一个思考的空间。
叶小纲教授表示,作曲家要创作与时俱进的作品,作品的厚度、宽度、深度都能体现一个作曲家的素养。在得知当代青年学生对音乐创作的迷茫时,他说:音乐创作要“量入为出,看人下菜”;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如“您最早的音乐记忆是什么,什么促使您成为作曲家?”、“您对现在年轻作曲家们有什么建议”等,叶小纲教授也给出了回答。

讲座的最后,叶小纲教授简单介绍了当晚将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的《叶小纲作品专场交响音乐会》,音乐会共四首曲目,其中,钢琴协奏曲《星光》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交响曲《地平线》曾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
(艺术学院 顾超男)
责任编辑: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