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为落实习近平主席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在厦门大学“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精准扶贫主题的指导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修班(后文简称马新班)二期实践队的同学赴宁夏闽宁镇,与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共同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走进镇史馆,全面认识闽宁镇
7月30日上午7:40,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聂鑫、院团委书记胡长占和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行26人与宁夏大学师生以及央视记者一行6人共同参观了该馆。
在镇史馆,闽宁镇的历史和发展犹在眼前: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作为闽宁协作共建生态移民村的起点,闽宁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闽宁携手从单向扶贫到互利共赢的二十余载艰辛路,以及对口扶贫协作的巨大成就。4.4万多名祖祖辈辈生活在宁南“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通过移民搬迁来到这里,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闽宁镇的诞生与兴起,承载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倾注了闽宁两地人民的心血。
曾经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为帮助当地群众“拔穷根”,“补血”、“造血”两不误,闽宁镇坚持走“种葡萄、养黄牛、育苗草、抓劳务、建园区”的产业发展路子,保证了移民稳定增收,从脱贫致富迈向小康之路。队员们了解了闽宁镇“从昔日干沙滩到今日金沙滩”的华丽转变,更加坚定了助力精准扶贫的决心。

访问企业,在实践中见证扶贫创新
闽宁镇大力推行“一户四牛一棚一电站”的“4+1+1”脱贫模式:为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壹泰牧业每户托管4头肉牛,每户每年享受分红8000元;为每户在盛景光伏科技公司种一栋大棚,每户每年享受分红10000元;通过光伏小镇建设项目,采取“企业担保+被扶贫户+政府贴息”的模式进行光伏扶贫,保证扶贫户5年内每年收入不低于10000元,25年内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10时50分许,实践队走进因闽宁合作而生的宁夏青川管业有限公司和宁夏亚通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据青川管业王厂长介绍,该厂产品管道的制作材料来源、流水线以及主要销路。其中该厂最有价值的专利在于该厂因地制宜,为适应宁夏较大的地形落差,采用高压力供水的连接扩压的方法,解决了宁夏一部分山区的供水问题。
两家企业的投资者均为福建人,由于闽宁合作的项目,来到闽宁镇开办工厂,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运转顺利,已解决若干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得到了当地人的赞许和肯定。
当问及招工标准时,王厂长笑着介绍道:“我们招工的标准没有硬性的学历要求,就是吃苦耐劳,因为我们有相当的岗位没有太复杂的技术要求,一般肯学的都可以来应聘。原先我们也没想到工人里有十户贫困户,刚好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政府前期的理论培训加上工厂师徒制的教学,让当地人上岗更加轻松快捷。这就是闽宁协作给当地带来的发展机会。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宁夏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该示范园隶属于青岛昌盛日电有限公司。
该园区采用棚上太阳能发电,棚下生态种植,集园区运营、创客孵化、以“带动农业增收,打造现代农业新模式为己任,产业链实体投资为一体”的光伏农业综合体。
企业工作人员语重心长地说道:“贫困地区很多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都不高,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自从光伏农业创业园区办起来、阴阳棚搭起来,很多妇女找到了一份收入较为稳定的工作,同时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是啊,扶贫工作的持续稳定推进,切实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幸福感。工作人员还特别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光伏农业区参观,特地来看了阴阳棚种植区。这样的种植技术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利用当地资源,把扶贫“输血式”改为“造血式”,是东部帮扶西部的又一典型。

深入思考,从座谈中领悟扶贫真谛
为进一步深化闽宁协作,让更多的东部学子了解宁夏,认识西部,更好地读懂中国,深刻领会闽宁协作的重大意义,马新班二期实践队同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基金会秘书长魏民广、银川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孔国超、闽宁镇镇长王永强和部分宁夏大学的师生举行了有关闽宁镇扶贫发展的交流会。
会上,闽宁镇镇长王永强说到,闽宁镇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福建宁夏两省区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离不开福建人民对闽宁镇的支持。从几位领导的发言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闽宁镇的快速发展。
“在参观走访闽宁镇后,我对宁夏的感受更亲切了。一方面在这里看到了不少具有闽南风格的房屋;另一方面,我在这里也看到了许多福建乡亲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共同经营着彼此火热的生活,我切身感受到了’闽茶宁酒’式的西北与东南的大融合景象,并衷心希望闽宁协作能够更加深入,两地人民往来更加频繁。”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聂鑫动情地说到。
脱贫攻坚战正在进行中,政府、企业、社会必须齐心协力。身为青年的我们,也在这短短的一天之内,目睹了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以及闽宁协作模式的优势。“两姓联姻,一堂缔约”。20多年来,闽宁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守望相助奔小康。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下一个拿过这接力棒的,就是我们。认真学习,用理论联系实践,携手西部学子,在这脱贫攻坚战中尽一份我们的心力,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红色筑梦之旅青年大学生的回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精准扶贫,我们正在路上!

(马新班二期宁夏实践队)
责任编辑: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