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福建日报》:让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0日 来源:

5月10日,《福建日报》第11版(教育版)头条发表题为“让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的通讯文章,深入介绍我校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修班”的相关情况。

文章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别具特色的‘马新班’中,贯彻教师指导、学生策划、有序实施的工作模式,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朋辈帮扶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到祖国各地实践,把书本理论学习变得真实、生动和立体。”

全文近3000字,分成“研读经典 学习有深度”“紧跟时事 活学能活用”“社会实践 入脑更入心”三部分。

(宣传部 李 静)

》》》相关链接:

让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福建日报》 (2018年5月10日 11版)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别具特色的“马新班”中,贯彻教师指导、学生策划、有序实施的工作模式,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朋辈帮扶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到祖国各地实践,把书本理论学习变得真实、生动和立体。

(本报记者 程枝文 文/图)

学院教师在与“马新班”成员交流。

学员奔赴延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中兴事件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必须掌握核心科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不能光是死读书、读死书,要尽快掌握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的办法。”

……

4月28日,厦大新闻传播学院3楼会议室,又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分享学习会在这里举行。与会的除了院团委副书记黄文外,其余都是由该校各个专业学生组成的“马新班”成员。

何为“马新班”?全称是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修班”。去年5月,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正式成立“马新班”,决定从每年的大一新生中遴选优秀学生骨干作为学员,持续培养三年。截至目前,“马新班”共招录两批次学员共60人,既有新闻传播学院的同学,还有外文学院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的同学。

“此举是为培养一批能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武装头脑,理想信念坚定的新闻传播高级人才和学生骨干。”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郑树东说,在新的传媒格局中,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所以,这既是学院党委的重要工作,也是培养新闻人才的重要抓手。

研读经典 学习有深度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思政教育便是基层第一线。据了解,“马新班”的课程安排在课外,两周一次,主要分三个板块: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探讨社会时事、参与社会实践。“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厦门大学2016级传播学专业学生、“马新班”一期成员王光源说,截至目前,课程大部分由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参与引导,同学们根据选题,自由发言,学习氛围轻松活泼,大家学习的热情很高。 “在每次讨论课上,我们各自发表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成果和体会,互相交流学习,思维火花交错碰撞,老师则在一旁点评,引领我们前进。”王光源认为,这对于培育大家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非常重要。

“在相互讨论中,不乏闪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知灼见,让我有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不得不私下抓紧‘补课’。”2016级广告学专业刘孝文是“马新班”班长,他“补课”方法也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成立兴趣小组共同学习。比如,虽然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但在他们的印象中,马克思是写在教科书里的生硬名字。至于马克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那本巨著《资本论》究竟伟大在何处?很少有人能说出一二来。

“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把马克思这个时代伟人的经历,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总结概括,分‘家庭环境’‘青春少年’‘学业成长’‘爱情事业’几个板块,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学习和交流,不仅生动易记,传播效果也非常好。”刘孝文认为,在今天这个“刷屏”时代,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他们更应该抽出时间、静下心来研读经典著作,从前人知识的结晶中汲取营养,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紧跟时事 活学能活用

与以往的教学不同,“马新班”既学习文本如《资本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等等。同时也关注重大社会问题,比如今年四月中旬的一次探讨社会时事课上,四个学习小组从新闻人的角度分别就南海军演、海南经济特区历史和成就、博鳌亚洲论坛、中兴危机始末进行了解读分享,开拓了学生们的新闻视野,也启迪了学生们的新闻思维。

如今,“马新班”的同学在相关知识的获取上,有了更强的自主性,思考也更具独立性,而且观点新颖。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马新班”贯彻教师指导、学生策划、有序实施的工作模式,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朋辈帮扶能力。

据了解,“马新班”由学院党政领导担任班主任;邀请学校理论报告员、学院党员教师、业界专家和杰出院友等组成导师团,分小组开展教学研讨;邀请校外班辅导员与校内辅导员一同担任指导老师,带队开展专题调研、社会实践等活动,指导学生学思践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是以辩证分析社会历史为原则呈现出来的,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倾向性需要建立在辩证分析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阎立峰说,他们每一位“马新班”的指导老师,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未来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中,将会发挥各自所长,引导同学们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新闻现象。

作为“马新班”的指导老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陈素白认为,“马新班”最大的优点在于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融会贯通到新闻传播的业务实践中,而有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他们在小组中将形成“融媒体”的合力。

社会实践 入脑更入心

90后的王博桦是厦门大学2016级新闻学专业学生,也是“马新班”的一分子。去年暑假,她作为“马新班”暑期社会实践队队长组织成员去革命圣地延安,走访了延安大学、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延安新闻纪念馆等地。

“赴延安的实践活动,让书本上的延安精神变得真实、生动和立体。”王博桦说,实践队除了形成实践报告外,在“厦大新传马新班”微信公众号上连续发布实践推文,队员完成共计28篇实践心得,还制作1部社会实践微纪录片。

“我们总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是究竟它的理论内涵是什么?我想,不在实践中去学习与感悟,最终只能学到皮毛。”厦门大学2016级传播学专业、“马新班”先锋团支部书记宋雨星说,除了暑期社会实践,他们经常组织开展日常社会实践和调研。不久前他们就参访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实地体验各类先进技术和企业创新的同时,更加明白“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深刻内涵。

“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我们将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专题调研、课题研究和志愿服务等形式,帮助同学们夯实理论基础、体察中国国情、开阔世界眼光、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新班”一期班主任黄辉说,经过一年的培养,“马新班”学员们正在成长为学校、学院的学习标兵和工作骨干。其中“马新班”一期学员28人,全部参加校、院学生机构或社团,入党积极分子22人, 8人通过厦门大学党校学习结业,4名学员成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志愿者。

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来,“马新班”将致力于指导学生开展“融媒体”传播实践,通过开展深度采访实践、制作班刊《出新》、创作新媒体推文、拍摄微纪录片等多种方式,综合尝试广播、电视、纸媒、网络媒体等融媒体平台,锻炼学生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培养兼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信念素养和优秀专业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一颗红心跟党走的新闻舆论人才。

责任编辑:黄伟彬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