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下午,恰逢厦门大学97周年校庆之际,由厦门大学、法国塔拉基金会主办的“海洋探索与海洋文明”——塔拉-“嘉庚”号公众大讲堂在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作为“知遇鹭岛,共话蓝海”——法国TARA(塔拉)科考帆船与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联合活动周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大讲堂主要围绕“海洋探索、海洋科技与海洋文明”主题展开,邀请到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法国国家科学院银质奖章得主Chris Bowler,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建造项目技术总负责人王海黎,厦门大学1978级校友、知名媒体人杨锦麟三位主讲嘉宾为观众们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蓝色科技文化盛宴,并首次发布《嘉庚号》科考船纪录片。活动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史大林主持。

Chris Bowler以《塔拉海洋与二十一世纪的海洋探索》为题展开演讲,带领现场观众走进塔拉科考帆船,详细解读海洋探索之旅的重要发现,并分享了从事TARA Oceans项目期间令人难忘的海洋科考故事。王海黎作了题为《一个人,一艘船,一片海》的演讲,向观众讲述了因海而生、伴海而长的厦大人的嘉庚情怀与海洋梦想,介绍了“嘉庚”号诞生过程、实验室等基本情况,并分享了“嘉庚”号逐梦路上的艰辛与喜悦。杨锦麟以《走向深蓝:民族复兴与海洋文明》为题,从人文历史角度出发,讲述了中华海洋文明的历史演进、现代化的海洋文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崛起等内容,让观众了解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中华民族复兴。
大型电影纪录片《嘉庚号》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在现场首映10分钟特辑。该片由厦门大学浙江校友会倡导和资助拍摄,以见证“嘉庚”号诞生过程为主线,清晰记录着孕育“嘉庚”号的1800天和满满的嘉庚情谊,呈现出厦大历史、嘉庚精神、海洋强国、校友情怀等多种科学与人文内涵。

在互动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戴民汉与三位主讲嘉宾面对面交流,回答了小至孩童大到78岁老翁的“海洋之问”,对科研感悟、环境污染及海洋话题等进行深入探讨,真挚表达“科学之趣、科学之乐、科学之美”。
本次公众大讲堂由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承办,由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凤凰花季创投基金及厦门市思明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原校长、校友总会理事长朱崇实,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洪华生,厦门大学浙江校友会会长徐振晓,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石慧霞,思明校区明培体育馆、翔安佘明培游泳馆捐赠者佘施淑好,凤凰花季创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青,人文学院教授朱水涌等嘉宾出席,活动还吸引了大学生、中学生、社会公众近500人到场。
本次塔拉与“嘉庚”号科考船携手推出联合系列活动,一方面旨在让社会公众、校友及师生了解海洋科考设备、海洋研究的意义、普及海洋科学知识,促进对海洋的认知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紧迫性,激发起公众探索海洋知识、参与海洋保护的热情,唤起公众对海洋事业更多的兴趣和关注;另一方面期望通过探讨、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研究等前沿科学问题,助推中法科教文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除了此次联合公众大讲堂外,在塔拉-“嘉庚”号联合系列周活动中,“嘉庚”号科考船还与TARA携手推出公众开放、海洋科普展览等系列活动;并与来自法国的知名科学家共同组织学术研讨会,探讨海洋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研究等前沿研究领域。
(宣传部 文/林济源 图/庄华)
责任编辑:林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