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志为祖国做栋梁 乐为祖国育栋梁 ——记福建省优秀教师彭栋梁教授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03日 来源:

他是一名中共党员,有着22年党龄,始终忠诚于党,自觉将党的根本宗旨扛在肩上;他是一名教师,从教26年,始终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师者的基本要求,将国家使命与社会责任融入教书育人之中;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始终将“科技报国”作为支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坚定信念;他,就是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彭栋梁教授,志为祖国做栋梁,乐为祖国育栋梁。

不忘初心 以坚定信念照亮前行之路

彭栋梁83年兰州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赴日留学深造并从事科研工作长达十年,在材料科学领域,是不可多得的高端科技人才。凭着对祖国的拳拳赤诚,2005年12月,他放弃国外优厚的薪酬待遇,带着家人回到祖国,全身心地去为心怀材料科研梦想的厦大学生铺设一条成才之路。在询问为何放弃日本的优厚条件回国时,彭栋梁笑答:“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当然就要回到这里,现在是我科研发展的最好阶段,在这个时点回家为祖国做贡献,更有价值!”

彭栋梁常说,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心中有国家和民族,要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他坚持“明道”、“信道”,把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2012年度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彭栋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坚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高度重视课堂阵地的育人功能,虽然教的是材料学科,但他总能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之中。特别是在师生党组织活动、学生活动、夏令营等学生集中的场合,总能看到彭栋梁的身影,同学们常常称他“歌神”,他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将自信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不昧良心,以道德情操搭筑求学之桥

“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富有创造性最有朝气的群体,是一个个有着自己鲜明性格的学生,为了能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知识,需要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科研做好,而且要捧着自己的一颗良心来教书。”这是彭栋梁对于教师职业的体会,并以此为标准始终践行。诚然,在大学要求教师教学和科研并进的背景下,科研在考核和高聘过程中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但彭栋梁对于教学工作从未懈怠。在他看来,讲台是人生重要的舞台,为学生认真上好每堂课比什么都重要。

在学生眼中,彭栋梁极具个人魅力,上课富有激情、精神饱满、铿锵有力,课堂效果非常好,“抬头率”自然很高,“男神”的称号也随之而来。这么高的评价可不是那么轻易获得的,彭栋梁始终遵守基本教学规范、精心备课、仔细撰写教案和备课笔记;他注重以生为本,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课堂研讨氛围浓厚;他注重讲课的生动性、艺术性,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注重与时俱进,及时与学生交流学科前沿,关注学生的获得感,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作为科研任务重、行政工作繁忙的双肩挑教授,彭栋梁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他所教授的本科生《固体物理基础》等课程,学生测评结果每年都名列学院前茅,2016-2017年度更是获得满分。他担任2017级本科生班主任,在军训期间就专程到翔安校区军训现场召开了第一次班会,跟同学们促膝交谈,与同学们共同歌唱,以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既要刻苦学习,也要广泛培养兴趣,让大学生活更充实,鼓励同学们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主动进实验室,积极参与各类科创比赛,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抓住材料学科发展的机遇。

不负匠心 以扎实学识铸就攀登之梯

以“匠心”见证“初心”,2005年一回国,彭栋梁即组建了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磁性与低维功能材料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在他的领导之下,从纳米材料合成和薄膜材料制备、性能研究到新型低维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路线一一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团队还自主研制了国产首台集纳米粒子组装和多种常规薄膜溅射沉积于一体的等离子体溅射惰性气体冷凝纳米粒子组装复合薄膜沉积设备,获得了多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正是由于彭栋梁对科研的高标准严要求,其很快在纳米材料科学、薄膜材料物理、能源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获聘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2013年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成为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受聘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等。在ACS Nano、Small、Nanoscal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220多篇;SCI论文引用3000多次;先后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2016年,以彭栋梁为项目首席科学家组织申报的“高效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立项资助,立项经费2995万元。各项数据背后承载的是彭栋梁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科研报国的可贵之心。

不失爱心,以仁爱之善夯实发展之基

彭栋梁始终用赏识的目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成长需求,支持学生担任主要学生干部、兼职辅导员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我,增长见识,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连年组织研究生到江苏、宁波、深圳、龙岩、连城等地开展材料产业调研,共同打造了学院研究生科研品牌活动——“全国高校研究生材料学科凌峰论坛”,为学院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保驾护航,亲自奔赴985高校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精雕细琢“优秀大学生材料科学夏令营”,获评校先进单位,学院研究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彭栋梁认为材料学科是国家未来十年重点发展的领域,应着力培养学生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鼓励学生投身国家产业发展,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材料学院毕业研究生陈凯武以“玻尔科技——量子点薄膜批量供应的领导者”项目参加“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彭栋梁在百忙中亲自指导,最终该项目获得金奖,跻身全国十强。

在教苑这块沃土上,彭栋梁付出了汗水,更收获累累硕果,他的研究生连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研究生科研成果一等奖、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三大奖”奖学金等重要奖项,每年均有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生累计获奖数居于学院之首。

彭栋梁坚守学术规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却总是“以理服人”,鼓励尊重学生个人的学术见解和意见,施行民主教学,通过认真的学术讨论,拓宽研究生科研思路,形成个人的研究思想。他历年所带的硕博士研究生按期毕业率均达到理工科少见的100%,无一延期,且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或到国际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任教或深造,或高薪到企业从事研发工作。2016年6月,他的应届毕业博士生刘小龙作为工学部优秀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得到校领导的高度认可。今年5月,彭栋梁所带领的研究生教学改革和创新团队获评了厦门大学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彭栋梁庆幸命运赐给了他大学教师这个职业,也幸福地享受着为“人师”的快乐。他常以陶行知自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也是我心中坚守的梦想。我将继续努力,志做栋梁,乐育栋梁,奋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责任编辑:黄伟彬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