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观诗会言 品诗达志 —— 2016“诗与远方”经典诗文诵读决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7日 来源:

10月16日晚,厦门大学2016“诗与远方”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总决赛暨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系列大赛颁奖仪式于在建南大会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赖虹凯,副校长詹心丽出席活动。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来自全校各学院的16名选手参加决赛。

大赛邀请了著名语言学家、人文学院教授李如龙,厦门文联副主席、人文学院教授林丹娅,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楼红英,艺术学院教授王虹,集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诗人华晓春,艺术学院副教授刘涛,厦门广电集团首席播音员碧城应邀担任比赛评委。

本次比赛分为三个环节:选手个人风采介绍、朗诵和知识竞答、诗歌节目展示。第一轮自我介绍,参赛选手别出心裁,扮相多变,或唱歌、或吟诗、或角色扮演,展示了他们化诗为隐形的翅膀的风采和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自我介绍后,选手们轮番进行朗诵和知识竞答,多数同学知识竞答三题都答对了,展示了其良好的基础。深情的朗诵充分展现了他们对诗歌和中华文化的理解。《别哭宝贝》、《出发》、《遗梦到徽州》、《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深情饱满、如泣如诉,令人感触深刻;《大堰河我的保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天路》展示了他们深深的爱国之情;《蜀道难》、《美人剑舞霸王泪》古风阵阵带人回溯那些久远的传奇;《相信未来》、《悼念一颗枫树》《、凤凰涅槃》、《红烛》富有特色,极具画面感。选手们风格迥异的诵读,博得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也让中华经典在校园文化中得到浸润和升华。

选手朗诵结束后,由李如龙教授进行点评。评委老师表示,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对中华文化的弘扬,也有利于提升选手们自身的能力,加深对中华经典的理解和喜爱。从选手的表现可以看出汉语言水平的提高,以诗与远方为主题,透过诗可以追溯千年,看到无穷远方,寄托了很多代人的精神感情,选手们在语言感情上表现很好,但内容方面选材推敲还需加深。

计分过程中进行第三轮诗歌节目展示,《毕业季》吟唱青春,特别节目《我是一棵树》是李晓红老师为纪念台风莫兰蒂创作的,师生演绎,我是不老的凤凰,我是一棵树,惊心动魄,为诗歌朗诵大赛画上圆满的句号。

最终,来自艺术学院的6号选手李奕凡和8号选手杨振巍获得了诵读大赛的一等奖,新闻学院的刘云开等5位同学获二等奖,艺术学院的解歆懿等6位同学获三等奖。活动最后进行了颁奖仪式,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赖虹凯,副校长詹心丽为获奖选手颁奖。在经典名片诵读大赛、汉语写作大赛、规范汉字书法大赛中获奖的同学一一上台领奖并拍照留念。

本次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系列大赛于今年七月正式启动,以诗与远方为主题,由“汉语经典名篇诵读大赛”、“汉语写作大赛”、“规范汉字书法大赛”三个系列组成。大赛由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指导,人文学院、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人文学院中文系、厦门大学社团联合会、鼓浪文学社、采贝文学社联合举办,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丰富校园的学术氛围。

(文/曹熠婕 曾薇 图/庄华)

新闻链接:

厦门大学采贝文学社成立于1980年,其前身是采贝诗社。著名诗人舒婷应邀担任我社顾问。采贝人追求诗意的生活,以复兴诗歌为己任,将诗歌融入到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中,在浪漫的厦门打造最文艺的朋友圈。

鼓浪文学社厦门大学历史最长影响最深的学生社团,它于1926年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下成立,距今已有89年历史,2016年12月将迎来它90岁的生日,《鼓浪》始终精益求精,锐意进取,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文学新人。

附:

汉语经典名篇诵读大赛获奖名单.xlsx

汉语写作大赛获奖名单.xlsx

规范汉字书法大赛获奖名单.xlsx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