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新华网:厦大学生的实验:诚信如何转过“拐角”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4日 来源:

7月13日,新华网刊发题为“厦门大学学生的实验:诚信如何转过‘拐角’”的通讯,报道我校材料学院“勤业先锋党支部”创办的“诚信自助超市”。

该超市诞生于2014年11月14日,并于同年12月11日正式营业,位于勤业四学生公寓。这里不设售货员、收银员,也没有摄像监控,同学们自主取货、自觉投币。运营团队每周公布诚信指数。运行半年多来,小小的超市盈利900余元,这笔钱将做为爱心善款捐出。

诚信超市一经推出,便吸引了诸多媒体的关注,先后有中新网、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厦门电视台、海峡导报、厦门晚报等媒体前来采访报道。此番,新华网的这篇文章,亦引起了人民网、网易、搜狐等20多家门户网站的转载。

(文/宣传部 李 静 图/材料学院)

附:

厦门大学学生的实验:诚信如何转过“拐角”

2015年07月13日 17:01: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厦门7月13日电(记者许雪毅、李柯勇)“一平米的诚信,一辈子的本色”,周志伟他们为超市想出来的“广告词”就挂在厦门大学勤业宿舍楼前,红色横幅,十分醒目。

说是“一平米”,确实,超市很“迷你”,就在宿舍二楼到三楼转角处,一个货架,一些方便面、饮料和巧克力等商品。

去年11月,厦门大学校内首家大学生“诚信自助超市”应运而生。这里没有售货员、收银员,也没有摄像监控。取而代之的是投币箱、赊账本、意见簿,还有墙上以手机微信形象卖萌的“代言人”,第一句话就是“诚信买卖哪家强”。

作为店长,周志伟很享受“转角遇到诚信”的感觉。当初,“勤业先锋党支部”学生党员开会,大家议论着,宿舍楼建在半山腰上,买个泡面都要跑半天,是不是可以在里面建一个简单超市?有同学认为,“创业机会来了”,周志伟却想着,“服务时候到了!”

身为材料学院2012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他希望借此机会,让党员更多奉献,让同学更多了解诚信的价值。“上大学后,考试作弊、要不要扶摔倒的老人等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他说,“就让诚信实践从我们宿舍门口开始吧。”

以学校资助的4000元现金起家,诚信超市开张了!发放问卷票选热门商品,推着三轮车到大型超市采购,每周发布诚信公告……材料学院先锋党支部领导下的20多名学生团队,义务承担了进货、上架、财务登记等工作。

在诚信超市,记者看到,买家和卖家隔空“喊话”,学院风十足。这边厢,张贴的告示表示“亲们,期末将至,我们下达了急急如律令,新品来袭”。那边厢,意见簿上手写的反馈五花八门,“泡面和水,多多益善”“马振东要瓜子”“可以用支付宝吗?”“晚上往里面扔硬币声音好大”……

一切进行得有声有色。不过,半年多来,周志伟他们也曾遭遇诚信危机。超市运营第二个月,周志伟他们发现,有一周卖了400多元货物,但现金只有300多元。是有人拿东西没给钱吗?追查后得知有些同学拿了东西,没赊账,第二天想起来才投币。

“每天账单上反映的就是大家的诚信,希望大家要保持诚信购物的习惯。”当家掌门人周志伟以公告形式向“买家”们提出要求。比如,不要预支和预缴、赊买要登记、仔细看标价等等。

如今,诚信超市成为厦大师生的骄傲。周志伟说:“这个平台考验了大家的诚信,也看到了大家的能力。很多同学参与进来,有争论也有配合,拉近了距离。”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