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厦大身边人|沈丽秀:将辅导员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3日 来源:

【人物名片】

沈丽秀,女,福建省“十佳辅导员”。厦门大学财政学专业毕业,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团委书记兼辅导员,讲师。曾先后获得6次省级、17次校级奖励。

日前,在2015年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我校优秀辅导员沈丽秀,在入围200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人选后,又成功进入第二轮评审,入围 “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50强。

相比起教师,大学辅导员的角色似乎更像是学生的亲人。在课堂学的是大学之道,回到宿舍,学的则是生活之道。远离家乡的四年大学,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与人相处之道、独立生存之道,都将从这里修习。辅导员,便是这场修习里的协助者,导路人。

高校辅导员还未形成终身职业化,也没有人尝试过将它进行到底。长期工作在学生事务的第一线,五年,十年已属不易,而沈丽秀却坚持了整整十五个春秋。我们问她还准备干多久?她说:“做到我做不动为止。”

厦大梦,少年生

追溯起沈丽秀与厦大的缘分,其实远不止十五年。高中一次“感受厦大”的夏令营,更坚定了她报考这所南国最美丽的学府的决心。高考后,她如愿进入厦大财政学系就读。

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沈丽秀在厦大一待就是七年。这园子里的一花一草,一楼一木,皆成情愫。沈丽秀爱上了厦大,决定留在这里。

因为喜欢大学里那种气氛,还有总让人割舍不断的浓浓的师生情谊,沈丽秀选择了辅导员这个重要而繁琐的工作,选择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是永远那么年轻的人,和学生们在一起,就觉得自己永远年轻,永远“与时俱进”,甚至说,她是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小宇宙”。

“秒回王”与“工作狂”

沈丽秀的手机总是二十四小时全天无休,无论周末假期,学生提问一论尽力做到秒回。曾经一位学生凌晨给她发短信,内容只寥寥数字“老师,我想和你谈谈”,她立即接连回拨好几通电话却无人接听。沈丽秀吓坏了,整夜不能安眠,直至第二天知道这是学生喝醉酒后的无心之举后,她才终于又好气又好笑地安心了下来。

工作中的沈丽秀可以用“拼命”来形容。一次社会实践中,在前往大嶝英雄三岛的渡轮上,风大浪急,身高168公分却仅有90斤的她,全然忘己地坚持照顾晕船学生;在云霄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进行环保调研时,她多次胃病发作,却坚持每天仅睡3个多小时,和学生一起圆满完成了各项活动,被基层政府部门感叹为“见过最真实、最辛苦、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沈丽秀与她的学生团队一起,在丰富的社会实践锻炼中创造了无穷的价值。

做一枚“秒回党”和“工作狂”,她成了办公室里最晚熄灯的那个人。沈丽秀每天的休息时间都少得可怜,几乎都在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她说起自己的一次打车窘事:因为不知道演武立交桥的建成而发出感慨,被司机师傅抛问“你到底多久没出过门?”对自己六岁的女儿她陪伴甚少,而对于学生,她的心却操不完,着急他们的懒散,包容他们的失误,欣慰他们的成绩。爱人者,人恒爱之,辅导员工作的效果,难以定量考核,唯一的评判标准或许只有学生反馈的喜爱程度,她的得分永远都是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沈丽秀把自己比作一把阶梯,可以让更多人通过她看得更远,走得更好。

多年的辅导员工作,她的关注重点不只放在学生干部上,她知道这批学生有自己的舞台,不需要她的过多涉足,他们便可以大放光彩。“放养”式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让学生的自主工作能力有了充分的提升空间。其余大量的心思,沈丽秀用在了一批内向的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身上。沈丽秀想尽办法把他们巨大的潜能挖掘。她策划并开展的一系列与所在学院相关的社会实践课题,都特别鼓励这批学生的加入。在她不懈推动之下,一大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自己的舞台。这样既兼顾又有侧重地对待学生,越发结出累累桃李。

校园活动越办越多,越办越新,她在不停学习的同时还要统筹好所有细节,这位老牌辅导员依旧能将工作方法常更新,有条不紊。她积极开展各种与学院相关的新活动,为推进学院建设提出了很多金牌点子。在国际关系学院,她坚持每年陪同外籍学子吃年夜饭,用温情减化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定期开展同各类东南亚各国外交官员的交流会,分享超越了地理分隔,碰撞促进了文化交融……让桃李也更多地结出了外国品种,成蹊四境。

年复一年的工作也会有时出现瓶颈,可是她只要收到学生贴心的短信就仿佛打了鸡血一般,重新注满战斗力。未来何去何从她从没想过,只是一门心思投入在这份岗位中做到更好。

当年带出的学生已成各界社会精英,而她还在原地种桃栽李。一部分学生继承她的事业也选择留校任职,更让沈丽秀有一种薪火相传的自豪感,沈丽秀依旧是他们的“沈导”,依旧是他们的导路人。

(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文\马梦伶 李雪婷 图\沈丽秀提供)

【责任编辑:】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