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够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交流,机会难得,收获很大!”这是参加“与大师对话”——诺贝尔奖获得者阿达·约纳特教授厦大校园行系列活动的700余名师生的共同心声。12月1日—3日,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达·约纳特(Ada E. Yonath)教授访问厦门大学,并应邀做客厦门大学“南强讲座”,发表题为《Structural Design of Therapeutics》的精彩学术演讲,与师生进行了“我与大师共进早餐”活动,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分别开展了“我与大师面对面”圆桌交流活动。
一次“诺粉”与大师的亲密约会
12月1日上午,约纳特教授的南强讲座在科学艺术中心召开,全场座无虚席,500余名“诺奖粉丝”从全校各学院报名同学中被选中,与约纳特教授相会“南强讲座”。
在讲座前,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滕伯刚教授、材料学院院长刘兴军教授对约纳特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厦门大学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科研教学举措的相关发展情况,并介绍了材料学院近年的发展情况。滕伯刚教授为约纳特教授颁授了厦门大学名誉教授聘书及南强学术讲座纪念牌。
约纳特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她多年的科学研究历程。首先分析了核糖体的结构,介绍了核糖体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化学机理研究,阐释了核糖体具有准确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在生命体中,DNA所含有的指令只有经过核糖体的翻译,每条指令才能得到明确无误的执行。需通过改善核糖体的结构改变核糖体与抗生素的结合方式来提高抗生素的选择性和耐药性。她还介绍了以核糖体为靶标的抗生素药物开发机制,寻找新的核糖体,开发新型抗生素。在演讲的最后,约纳特教授还分享了她的科研团队——魏兹曼研究所在核糖体结构三维结构的表征方面所做的贡献与她近期在核糖体进化方向的研究。
在演讲结束后,约纳特教授与在场师生交流互动,热心回答了他们在讲座过程中的疑问。
一顿丰富的“精神食粮”大餐
12月2日上午,从全校各个院系报名挑选出来的20名学生代表与约纳特教授欢聚在学术交流中心中餐厅,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与大师共进早餐”交流活动。
见面时约纳特教授会心的笑容让同学们原本有些激动紧张的心情刹那间缓和了下来,为了更好的交流,代表们逐一自我介绍,在这一过程中约纳特教授认真聆听,与代表们微笑互动。交谈中,约纳特教授神采奕奕,思维敏捷,与代表们谈论的话题涵盖科研、生活、教育、职业等方方面面。她是自信的科学家,说起科研,她坦言热爱科研事业,科研不是为了诺奖,是为了完成对科学的好奇心;她是坚忍的犹太人,说到生活,她说我们要选择对的人一起生活,“爱”会带来理解与包容;说到教育,她是宽容的教育者,她说要让年轻人自由地去做热爱的事情,兴趣是持久动力的源泉……
2013级硕士研究生刘艳同学请教,“如果做科学研究的时候遇到了阻碍,感觉到很厌烦应该怎么办?”约纳特教授笑言道“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会有遇到问题的时候,关键是我们要选择我们热爱做的事情,一旦选择了便要坚持,科学研究不惧阻碍和质疑。”
早餐会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博士生刘小龙同学表示:“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共进早餐,令人感动的是,头戴诺贝尔奖光环的大师,心怀人性光辉,如此平易近人,早餐会我们不仅享受了一顿可口的大餐,收获的更是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 。
两场热烈的“思维碰撞”交流
12月2日下午和3日上午,在颂恩楼220会议室,约纳特教授与本科生、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分别进行了“我与大师面对面”圆桌交流活动。
首先约纳特教授为大家带来报告,阐释了核糖体的结构功能作用,由浅入深,娓娓道来,带领在场师生进入核糖体翻译蛋白质构成生命体的奇妙世界,并与年轻学子分享了自己的早年研究经历。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本科生所提的问题广泛,有校园学习生活,也有科学研究探索。大四的王清臻同学请教了出国留学的问题,“选择出国深造,如何做好人生定位,如何更好地走向科研之路?”约纳特教授则反问他“你的兴趣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是因为学校的吸引力,还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动力?”她鼓励年轻人要及早思考人生定位,对未知世界保持一份恒久的好奇心,关注科学,多提问题,以进一步探究更高更远的科研之路。
相对于本科生,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专场的互动环节更加注重于科研探索中的问题。孙莉萍老师请教了约纳特教授,“在实验中,细菌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我们如何选择?”约纳特教授答道:“以色列的死海富含盐分,水中只有少数的细菌能生存,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来选择不同的细菌来确定最适合的细菌,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化学化工学院一位同学请教约纳特教授,“科研中遇到困难应该如何面对?”她以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要用于面对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失败,“每一项事业都会有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事业就要无畏前行,为之不懈努力。”
本次活动得到了校研究生院、教务处的指导,由材料学院组织承办,全程英语交流,广受师生好评。同学们在参加活动后纷纷主动要求与约纳特教授合影,材料学院曾雪同学说:“我和身边的同学们一样,曾经也热衷‘追星’,但参与了与约纳特教授‘面对面’活动之后,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诺奖得主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发扬,我们‘追星’就该追这样的科学巨星!”
阿达·约纳特简介:1939年出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1964年希伯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继续深造获X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1970年,她组建了以色列第一个蛋白晶体学实验室。是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研究员、以色列科学院院士、梵蒂冈教皇科学院院士。2008年获得爱因斯坦科学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与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材料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