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厦门大学第五届校友创业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7日 来源:

7月9日,备受同学期待的厦门大学第五届校友创业论坛开幕,当晚在思明校区科学艺术中心举行了思明专场论坛,7月10日在翔安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翔安专场论坛。两场论坛由副校长邬大光教授主持,嘉宾有我校1979级物理系校友、上海知亦行律师事务所主任杨翊杰,1984级哲学系校友(硕)、中共厦门市委副秘书长朱耀垠,2000届教育研究院校友(博)、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中心主任韩延明,1980级物理系校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思明专场特邀),1980级海洋系校友、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北京中跨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申(翔安专场特邀)。副校长、校友总会副理事长詹心丽,校长助理、翔安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初环及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校友总会秘书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校各院系的千余名学生参加了论坛。

新形式:跨界精英同台畅谈学生策划自主运作

校友创业论坛是“厦门大学德贞社会课堂基金”的重要资助项目之一,始创于2010年。在探索积累以往论坛经验基础、着重关注学生热点需求的方向指导之下,本届论坛突破校友嘉宾单人主讲模式,特邀请契合学生需求的校外实务界成功校友和校内广受欢迎的教授学者同时参与,由横跨政界、商界、学界三界的精英嘉宾就“大学生的成才之道”这一话题同台畅谈。校友总会秘书处负责邀请校友嘉宾,论坛主要会务由学生自主运作。我校法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公共事务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教育研究院等七院学生会百余名学生干部联合行动,从活动前期策划、筹备、宣传、抢票到现场表演、主持、会务,到后期总结、反馈全程独立运作,有力地磨炼了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本届论坛强大的嘉宾阵容与备受大学生关注的话题,形成了一票难求的空前盛况,网络抢票比例达10:1,论坛幕后的策划组织工作锻炼了一支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学生队伍,嘉宾们现场的激烈畅讨更为有志于成才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交流盛宴。

新内容:卧薪尝胆看惊鸿起孜孜不倦寻成才路

校友嘉宾们从各自的人生经历出发,与大家分享了成才道路上的奋斗历程和人生感悟。杨翊杰回忆了自己从工地劳作到通过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等专业资格考试,到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过往路程,他指出,应摆脱特定专业束缚,实现跨界学习,只要一个人对社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被社会所需要,那么即是一种成才。朱耀垠介绍了自己从精于学术到勤于政务的人生之路,其间既有因家中不幸而中断学业的悲苦,也有被选入人才库、得到中南海领导召见的意外与惊奇。他说,人一生重在对人生方向的把握,贯穿始终的是必须勤奋努力、踏实学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韩延明未谈“成才”,先释“道”。他认为“道”是思想和行动的有机结合,他风趣地说,“人生成才三件宝,态度、应变加思考。”他认为,谦逊的态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起点,应有“不在于过得怎样,而是怎样去过”的坦然,打破思维定势,不断地思考,有思考将有思路,有思路当有出路。洪永淼非常幽默地解释了自己如何从物理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他以“付出伴随机遇”来总结成才的必由之路。他诚恳地说,虽然我们无法把握机遇何时来到,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切取决于自己,应耐得住寂寞与诱惑,把握天时(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地利(个人身边的条件和资源)、人和(校友等人脉关系),加上个人的拼搏与努力,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陈申则认为最初的专业如“初恋”、最终的工作如“婚姻”,他形象地阐释了“自由地选择专业,严肃地选择职业”的观点,强调大学生应拓宽视野,多与长辈、学长交流,了解社会最新的动态与需求。

论坛充满思想的交锋,高潮迭起,校友们在社会上多年“实战”的经历给同学们带来许多启发,会场不时响起雷动的掌声。校友鼓励同学们志存高远,感恩母校浑厚的文化底蕴。最后,邬大光用北宋儒学家张载的横梁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本届校友创业论坛画上圆满的句号。

(校友总会秘书处 石慧霞 许丽莹)

【责任编辑:】
最新图文